近来,有一个名词不断出现—「斜槓青年」。越来越多的人讨论斜槓青年,也有不少人提问:「你想做斜槓青年吗?」、「我算不算斜槓青年?」、「怎么成为斜槓青年?」
甚至还有一些「○○○打造斜槓青年」的训练营不断出现。一时之间,「斜槓青年」和「直播」、「网红」、「自由职业」一样,成了热门的关键字。
那么,斜槓青年到底是指什么呢?
「斜槓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Marci Alboher)撰写了一本书,《多重职业》(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Life Success),这个词就出现在书裡面。麦瑞克.阿尔伯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分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槓来区分:例如,莱尼.普拉特(Lenny Platt):律师/演员/製片人。于是,「斜槓」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名片上有「/」,意味著这是个有故事,拥有更多的人脉、技能、社会阅历的人。其实,斜槓青年并不算是新名词,只不过是一种非常简练的叫法,然后形成了风潮。很多明星也往往不只一种身分,例如: 徐静蕾:演员/导演/杂志主编;任泉:演员/製片人/天使投资人;赵薇:演员/导演;高晓松:音乐人/词曲创作者/製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
还有很多知名人士,也是如此。李笑来老师:英语培训名师/畅销书作者/网际网路玩家/中国比特币首富/社群经济大神;古典老师:新菁英创始人/创业者/生涯规画师/讲师/畅销书作者;冯唐:曾任医疗公司CEO/职业作家/投资人;秋叶:武汉某大学副教授/PPT专家/实战网路行销专家/社群经济大神。
而本书的作者萧秋水和剽悍一隻猫也都是斜槓青年。萧秋水的斜槓身分是:作家/知识管理专家/新媒体专家/旅行达人/摄影达人;剽悍一隻猫的斜槓身分是:「简书」✽签约作家/独立採访人/演讲教练/Linked In中国专栏作者。
当然,他们同时也是自由职业者。事实上,斜槓青年和自由职业往往会交叉存在,那么斜槓青年突然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这首先是因为时代的趋势。斜槓青年、自由职业的出现都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后,会出现的必然现象;网路经济的发达,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工作,他们的自主性高于上一代,兴趣广泛、技能多样,具备了从事多重职业的基础。网际网路使得人们之间的连接变得紧密,透过网路能有更多兼职的机会,也造就了不少新的收入来源,比如微信公众号打赏等,为很多人创造了新机会。当行业生态和职场生态都在发生变化时,所谓「稳定」,已经被「不确定」代替,职场上有太多不安全的因素,企业破产、裁员频频发生,年轻人希望多加淮备,以避免被淘汰,只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多点的技能,在面对企业变动、社会变迁的承受能力就会增强很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将慢慢成为最大的产业,这包括教育、健康、娱乐、文化、艺术、旅游等,未来必将有大量人才涌入这些行业;服务业与工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业不涉及生产,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既然不存在大规模生产,就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需要大规模合作,在很多情况下,个人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者;如今,网际网路的发展又为此类服务业提供了很好的效能,解决双方资讯不对称的问题,让独立的个体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交易。
另外,房贷的压力,让年轻人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收入来源,多一份职业,多一份收入,环境因素加上生活考量,使得斜槓青年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求的趋势。由于,这些年轻人的发展相当成功,也激励更多人期望加入斜槓青年的行列中。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斜槓青年并不是指多重的爱好,每一个斜槓后面,都代表了一种「生存技能」,即是能够带来收入的兴趣和特长。有些人有著广泛的嗜好,但却都不专精,如此就不受到市场的认可,更无法带给社会效益或是获得收入,这样的人是不能称为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否只是主要城市青年的专利呢?正好相反,其他县市的青年更容易拥有斜槓身分,前提是善用时间。相较主要城市的年轻人,其实其他县市的年轻人可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好好利用就有所作为。著名斜槓青年彭小六,就是从镇江掘起的,而剽悍一隻猫,在到达上海之前也是从重庆开始发展;如果,不受城市安逸、方便的氛围侷限,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斜槓青年从其他县市涌现。自由职业者较少受地域所影响,毕竟从生活成本的角度考虑,住在小城市的压力会比较小。有很多自由职业者都是斜槓青年,正因为他们有多种才能,才会带来足以养活自己的收入,让他们拥有想要的自由。
自由职业者其实已经是个庞大的群体,多见于艺人(演员、歌手、播音员、主持人、舞者等)、撰稿人(作家或写手)、IT菁英(网路行销、程式设计师等)、设计绘画类(设计师、画家、摄影师、艺术家等)、顾问(讲师、律师、谘询顾问等)、技师(水电工、理髮师、美容师等)……还有一类是没有底薪的推销员,如寿险顾问、地产经纪、广告仲介、直销人士等。因为,存在于各个行业,而有些行业会特别集中,比如设计、网际网路、自由写作等,以从事脑力思考为主,大多是独立工作,不隶属于任何公司,办公地点、办公时间也不受约束,也会把一些工作外包出去(但不会雇人,雇人就成了创业);也有些自由职业者可能会共同组成一家公司,但是关系相对自由,每个人还是可以独立接业务。
自由职业者也是有压力,他们的压力不仅仅在不稳定的收入上,还有社会舆论的压力,尤其是身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在大城市裡也许会好一些,小城市裡自由职业者的压力就会更大。但即使面临压力,自由职业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不可抗拒的选择。据《新闻晨报》二○一五年报导,「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届毕业生招聘会,虽然是针对上海地区离校毕业生的最后一场大型招聘,但人数却非常少,不少知名企业如中信泰富、上海电力医院等的HR表示,上午仅有个位数的学生前来应聘。按照已经出炉的统计数字,理科生就业仍相对容易,文科较难。其中,工学专业相对比例最高为六九.五%,其次为医学。另外,还有一个资料值得注意,今年从事自由职业的人数增长到四%,比如在培训机构当美术教师,或是在健身会所当教练,也有学生找喜欢的案子,而后形成一个团队自行经营。职场专家分析,「自由职业是可以自己缴社保,一週工作两天就行,在正职与自由职业二者之间,更多人会选择自由职业。」
不只是九○后,八○后在职场上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少人也选择了自由职业。有些人不喜欢朝九晚五的上班方式、有些人不喜欢受到各种约束、有些人不喜欢每天赶地铁,甚至还有人早晨起来一看下雨天就想辞职等,这些个性化的理由,对于上一代来说是不可理喻,但对于新生代,却觉得非常自然的事。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历经大的波折,加上物质丰裕,喜欢自在,不愿意接受这样、那样的束缚,一旦觉得站稳了脚步,就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他们不仅想选择自由职业,也可能选择不婚、乐当顶客族等。总之,他们的人生样本,是不希望按照别人的想法而活,哪怕是至亲的父母,他们都有自己的主张,家人也无可奈何,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给了他们自由生长的空间。
领英(Linked In)资料显示,在中国自由职业者中,有七成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另外,中国自由职业者人数在年龄分布上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少」的特点;三十一~四十岁占比为二四%,而四十一~五十岁以及五十岁以上,仅占一三%和二%。此外,中国自由职业者在「自立门户」之前,有超过六○%的人工作经验不满五年,其中三三%的人,工作经验在三年以下。在地域分布上,中国自由职业者人数占比最多的大城市前五位,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然而,分布在这五座城市的人数占比仅为总人数的二六%。因此,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在整体上,自由职业者大多分布于中小县市。其实,这样对很多自由职业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透过网路赚钱,居住在其他县市,各项生活费用相对较低,这就等于是保持著城市的收入水淮,小城市裡进行日常消费,CP值反而更高。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