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常出现一种人:不见得会在别人忙的时候伸出援手,但只要一出状况,就会「适时」出现,说「我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应该来问我的……」
「有办法就来做看看,或是事前能预知的话就做出预防,不要等事情发生错误或做得不能尽如人意时,在旁只出一张嘴。」
这是对职场上常见的「事后诸葛亮」,在别人犯错或是成效不彰时,发出让人听了不是很舒服的检讨语句,被人回顶的话语。
建言没有 话当年倒是很有
办公室这种「只出一张嘴」的同仁还不在少数,他们不见得在别人忙碌的时候伸出援手,也未必能在大伙需要集思广益的时候提出建言,但是只要事情发生「开天窗」、「延迟」,或是做出错误的决定,连累到公司的其他人时,就有一些正义哥或是仗义执言姊会「适时」出现,他们的共同语言是「我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了」、「其实当初应该……得到的结果就不会这样了」或是「那时候你如果来问我的意见,我就会指导你该怎么做,就不会犯下这些错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言论并没有帮助到犯错的同事,反而让心情已跌落谷底的他们,雪上加霜。
然而有些声称职场资深人员,他们并不会拿过去的经验来帮助新进的同事,或者成为新进同事效彷的榜样,反而是把工作推给他们,非但不能以身作则,却把资浅人员当成是使唤的对象,等到这些年轻经验不足的同事犯了错,他们才会端出一副「倚老卖老」的姿态,告诉他们「想当年啊,这些事在我手上办,不要三两下子就完成了,而且做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你啊,就是想得不够深,做得不够彻底,对上对下没有『手段』。」一番话把新同事堵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但这些人又没办法提出解决之道,只是在言语裡打高空,新同事只好悻悻然地自求多福,在挫折与跌跌撞撞中让自己成长。
同理心待人 少计较多付出
我的朋友裡也有一些是属于只出一张嘴,满嘴跑马的人,真正要他们提出建言或是想出解决事情的方法,他们就会跑去躲起来,避不见面。每次在发生事情的当下,他们都扮演柯南的角色,逐项抽丝剥茧,样样钜细靡遗提供意见,但是真正请他出面处理,他就会像寄居蟹一般,躲在壳裡不出来,怎么叫他都没有用,让人脸冒三条无言的线。
以前成长时期,妈妈就曾耳提面命告诉我:「做人要勇于面对,不要遇到事情就躲在别人的后面,处事态度则要负责知耻,做到有始有终,千万不要只出一张嘴,其馀的一概不知不理。」妈妈的话我铭记在心,读书的时候就奉这些话为圭臬,认真用心于课业,有问题就提问,学习到的各项课业都会在我身上发挥潜移默化之效,后来出了校门就业后,我还是保有同样的处事原则,专心致力于本务,行有馀力,再去帮助别人,宁愿默默地付出,为他人服务,也不会在别人出事时,只出一张嘴在一旁讨论与批判。
要累积职场人脉其实不难,能够以同理心待人,少计较多付出,一张嘴只留着品味美食就好,其馀的论断不必我们出头,别人一定也可以以从容自在的态度,将事情圆满解决。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