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493417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招聘专题

国营事业的问题 基层过劳高层太肥

来源:合肥招聘网 时间:2018-07-29 作者:合肥招聘网 浏览量:

中国邮政,作为大家心目中最方便、跨越最多世代的共同记忆,近日以来因为人力短缺常常跃上新闻版面。

360截图20180729092443052.jpg

以上周来说,交通部建议邮局员工能将触角发展至「长照事业」,送信兼送餐,一举两得。但交通部这如意算盘马上被邮局工会驳回,中国邮政认为目前邮局人力已非常吃紧,若是直接做长照,「可行性就不高」,但若从事附加性服务,例如,发现老人行动不便、发生状况需要照护,可以帮忙通报,就可以再讨论。


邮局因人力吃紧的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邮局效率变差,邮资 26 年来都没有涨,上山下海,使命必达,而是问这 26 年间,民生物资调涨了多少回?週六的限时投递让邮局面付出庞大成本,连年亏损加上人力裁减,邮局现在的处境其实岌岌可危。(注一)


因应工业革命,英国邮政改革


从交通部的「长照合併邮局」到郑光明的声明至少反应出现讚邮局的两个难处。第一,连年亏损的邮局该如何转亏为盈?第二,邮局基层员工的过劳该如何解?要知道这两个问题,就必须稍微先提一下邮政发展史。陈令杰,现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生,专长邮政史,对于中华邮政有不少观察。(注二)


我们对现代邮政的概念来自英国,1840 年起,为因应工业革命后人们递信需求,英国邮政做了以下几点改革:


第一、发明邮票,预付邮资。1840 年后,以邮票作为预付邮资证明,不用收信人付钱。


第二、廉价的均一费制(uniform postage)。计费方式不以距离,而以重量为计费标淮,而且一封信最少只要一便士就能通行全英国无阻,人人皆可负担。


第三、由国家专营,如此一来邮政递送可结合最新发展的交通工具与新开发的道路。国家专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是一个还相信国家力量的时代,只有国家力量才能让邮政有效率。这项改革非常成功,不仅使英国邮政脱胎换骨并为国家赚进可观的收入,成功经验也传到世界各国。到了二十世纪,铁路更密集,再加上航空邮件,便宜的邮资与有效的传递吸引大众使用邮政,各国邮政多能赚钱。


科技、新自由经济席卷,邮政民营化


但到了 1980 年代以后,寄信的人大幅锐减,主要是因为人们通信习惯的改变。从手机电话到电子邮件,再到现在各种通讯 app,寄信需求减低。再来,身为国营事业,邮政一直以来都被国家好好保护著,缺乏竞争对手。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浪潮下,人们认为邮政没效率的原因就是缺乏竞争力,英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渐渐地将邮政民营化,以求改革,从国家专属走向开放市场。


也就是说,当上述这些国家面临因寄信需求变少以及邮局效率低落等问题,从民营化努力改革让邮政继续维续的同时,台湾的中华邮政同样面对邮寄业务的亏损,还能维持高效率,使大众视邮政员工使命必达当作理所当然。却没有发现,在寄信需求大幅降低的今日,邮局光靠那 26 年未涨的邮资,跟在邮局裡兼著卖的洗碗精,各式民生用品,当然无法赚钱。


「如何解决亏损是当代国家邮政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令杰说道。


民营化是一个方式,但就算是英国,也是到 2013 年才完全民营化。毕竟,要将「国家专营垄断」这种代表「现代国家主权」概念延伸的标志改革,也是需要时间调适的。先公私分开,而后开放民营外资,最后修改法律。反观台湾,仍在《邮政法》的规范下由中华邮政公司经营。


但即使是只由中华邮政公司经营的台湾邮政,效率比起开放民营化的英国,也好太多。其他国家笔者不敢说,但就英国来说,邮政效率出奇地慢,更常常寄丢包裹及信件。从台湾寄过来的包裹约一週便能著陆英国,英国寄出去的东西,即使是使用 first class,也不能保证一週就到。


英国邮资逐年调涨,并已取消明信片邮资;相较于台湾国内平信 5 元,英国国内平信现已要价台币约 20 元,而且还开发出各种不同效率的计费方式,要快就要付出高额代价,台湾邮政的低廉与效率实在值得骄傲!


「我觉得是文化的关系,我知道这很笼统,但在我们的文化脉络下,不只公司会压榨基层劳工,劳工自己责任感也比较重,不会有那种,『啊,做不完就算了』的想法。」


「而且」,陈令杰再补充道,「台湾邮政虽然是国家专营,但中华邮政是一间公司,由交通部百分之百持股专营邮政。但 2003 年,公司化后邮政员工无法享有过去等同公务员的福利。」


中邮如中油,打压基层养肥猫


长期以来的亏损,使得中华邮政公司想了许多新政策,来让民众提高对邮政的需求及兴趣。例如说,在邮局裡卖洗碗精或炒菜油,拓展财源。或为了跟民间快递公司竞争,邮局也和 PChome 合作,二十四小时到货。 但以上这些政策,都是增加基层人员的负担,尤其是 24 小时到货,等同让原本就不轻鬆的邮差业务雪上加霜。


邮局员工有多辛苦?从约聘跟正职的比率就可窥知一二。我们所见的职员目前许多是约聘员工,尤其是邮差与邮局临柜,他们常常做不过几年,因为实在太过辛劳。


「你若看那些邮局员工,老脸是正职,年轻新面孔可能就是约聘。听起来虽然是玩笑话,却有淡淡的哀伤。


约聘制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保障约聘僱人员的劳工权益?约聘的员工在整个公司体制裡算是最低阶的,什么福利都少人一截,辛劳程度可想而知。


「《中华邮工会讯》近来不少讨论约聘人员权益的文章,就是因为约聘的比例越来越高。当然,这也代表我们的邮政体系已经无法再支撑正职人员。」


「这就有点像中油,请了一堆工读生来压低成本,然后养高层肥猫」令杰补充道。


尴尬的是,当我们检讨肥猫时,最后受苦的往往是基层人员。


国营事业员工,理当相忍为国?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提高邮政基层员工的权益呢?


「我认为,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提高员工薪水跟福利,从国营事业带头做起。这同时也代表著,人民必须缴更多税跟提高基本邮资,前提是薪水有涨。这整个是一个连动的概念,你问我怎么办,我也只能说这真的好难啊!」


但令杰还是认为,如果连国营事业都无法带头保护劳工,你要民间企业如何跟进?以一例一休争议来说,也许政府是为了让劳工休假更弹性,却忽略了台湾的公司文化──谁敢跟老板谈请假?谁敢跟老板讨价还价?


另外,根据《劳基法》,工作满一年的劳工可以请 7 天特休假,但特休假也还是需要请示老板批淮,老板如果说不淮,劳工保饭碗要紧,多数人也不敢吭声。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国营事业或机构之中。


「交通事业基层员工最可怜的一点是,他们为国家服务,所以被认为应该『相忍为国』。以邮政来说,很多时候该休的时候也需要轮单出勤。」


就像先前台铁员工罢工一样,罢工争取自己权益却被记旷职,人民对于国营事业员工权益的关心较少,因为总认为国营事业就应该为民服务,忽视他们也有权利罢工,也是需要被听到声音的一群人。


看看台湾交通事业的劳工,再对照伦敦地铁与英国邮政的员工时不时罢工向资方争取权益,我们在台湾,是否应该正视劳方发声的权利与管道?尤其台湾现实的劳资关系之中,劳方普遍较为吃亏。


劳工权益低落的凶手──「理所当然」的文化劣根性


「面对当前情况,先前中华邮政公司计画减少週六营业邮局,週末、假日不投递限时与包裹邮件。但就像谢金河的反弹,反映出台湾人处处要求他人提供服务,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如果这点无法改变,邮政劳工权很难真正提高。」陈令杰如此总结著。


中华邮政理事长郑光明在声明裡提到:「长期以来,中华邮政提供全民低资费、高效率服务,是邮政人员以血汗过劳为代价所换。所谓的方便,所谓的理所当然,就是造成公司不断剥削劳通的社会压力及文化。而文化这种无形的东西,才是造成劳工权益整体无法上升的可怕凶手。」


交通部本身就是个惯老板,从记台铁罢工员工旷职到提议让邮差参一脚长照照护都直指这个事实。长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是全民议题,这点笔者在〈等不到医生,急诊病人在走廊上过世──英国健保崩后的各国长照危机〉已有详述。


虽然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也不能要求已经过劳的邮差跟亏损的邮政合理参与,除非交通部能保证,此举能让邮局转亏为盈、让邮政劳工福利提升,不然怎么看,交通部都只是在发挥台湾人「理所当然」的文化劣根性。


「反正现在寄信的人少,你就顺便送个餐,再顺便充当一下救护车的功能吧。」


这就跟便利商店的员工要会帮你收费、寄快递、泡咖啡、丢垃圾一样。笔者在英国这么多年,实在看不到有比台湾更全能、更好压榨的便利商店员工了。


中华邮政的未来岌岌可危,但危机就是转机,就像二十世纪末各国对邮政的改革,设法使其转亏为盈。作为台湾老字号国营事业,谁都不希望中华邮政消失,但这还有赖社会对劳工权益的重视,从政府带头做起。


最重要的是,台湾人,你是否能丢掉「别人理所当然要服务我」的观念呢?


注一:中华邮政工会理事长郑光名声明全文


注二:陈令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生,研究兴趣是近代邮政通讯与社会变迁。感谢令杰先生接受访问,并提供如此丰富的资讯。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