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有脑的董事会,在财务报表迅速恶化之后,不可能不换掉CEO,但复兴航空没换。为什么没换?因为他是老板的儿子啊。

复兴航空2015年12月由桃园飞往旭川ge674航班,举办免费赠送该班机旅客每人一只泡汤版的空姐小熊活动。
复兴航空突然宣布解散公司,但老实说,我不意外。
复兴航空过去曾经是中国台湾首屈一指的优秀航空公司,服务好,而且从没出过问题。那么这么优秀的航空界资优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状况的?从这张经济日报的图最下面的大事记,请先注意一个大事件,2010年11月的「订购多架大型客机」。复兴航空在当时作出一个重大的策略转弯,就是要开始想飞一些主流国际航线。过去复兴航空的主力是岛内线,一直到2009年切入两岸航线,发展策略都还算是稳扎稳打;然而,从岛内线、两岸线到国际航线,中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飞岛内线、两岸线,都不需要大型飞机,但是国际航线你非得用大型飞机才行。台湾飞国际线的两大航空公司,就是华航跟长荣,复兴航空那时候就是打算要跟这两大公司竞争。
航空业,基本上就是个资本游戏,你资本不大,基本上玩不起。为什么呢?没为什么,就飞机很贵,而且贵到爆。从资本额看来,复兴航空资本额约70亿,长荣约380亿,华航约540亿;与复兴航空同集团的国产实业资本额是140亿,中兴保全则是45亿。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靠,复兴航空搞屁啊!整个集团资本额这么小也敢跟人家玩国际线?但在这里请先冷静一下。我必须说,我不认为「转向国际线」这个策略是「错」的。
策略没有什么对错,你也可以告诉我你想转型成火箭公司,我没意见,我们要问的是:「你打算花多少时间、用什么方式达成目标?」换言之,组织目标往往关乎信念,没有对错;但当你决定了目标之后,设定如何达到目标的过程,那就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我这样举例吧,一个从不运动的人想爬喜马拉雅山绝对不是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他不打算作任何训练就上山,而且还打算活着回来。那么,是谁打算让复兴航空爬上喜马拉雅山,又没作训练?
答案就是,国产实业前老板林孝信的儿子,2010年6月接班的林明昇;林明昇现在也同时是国产的董事长。
关于林明昇的负面评价跟谣言不少,但我建议对于这些文章,看看就好,不管林明昇本人是怎样的人,我们都不该因人废事。
林明昇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决定要让复兴航空组织转型,在这里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来了,复兴航空一口气订了八台飞机,2架大型A330-300客机以及6架A321客机。A330-300一台价格大约2.5亿美金,我们暂且不看一台才几千万美金的A321,光看这两台A330-300就好,这两台要价5亿美金,相当于150亿新台币。
当然,复兴航空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所以他只好得借钱来买飞机。但大家可以想像,这个150亿的债加上利息,对于财务报表而言是很沉重的负担。复兴航空原本的如意算盘是:我借钱买了新飞机,新飞机会有很多乘客来搭,所以我就可以赚到好多钱,这些钱就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然后我就可以跟华航、长荣航并驾齐驱了,好棒棒!
但要是钱这么好赚,华航跟长荣还需要苦哈哈这么多年吗?
航空业,特别是飞国际线,是非常辛苦的生意。国际线是大飞机,所以飞一趟就要用掉很多燃料,成本很高,所以必须要卖出比国内线更高比例的机票才能损平;其次,飞国际线热门航线的航空公司不是只有台湾岛内这几家,还有许多国外的竞争对手,竞争激烈,也时常得面临砍价的问题。而这些事情,都跟复兴航空过去面对的经营环境不同。
复兴航空过去的竞争力,来自于精淮经营冷门航线,同时用良好的管理控制飞安。然而,林明昇上任之后半年就一口气买这么多飞机,飞机交货就很快开始飞热门国际航线,组织结构、人才、流程,全部都跟不上策略,再加上竞争环境一口气变得险峻,这家公司的体质就迅速恶化了。
2011年,复兴航空风光上市,EPS做得有够漂亮,创历年新高。这是当然,因为营收上来,债又还没到期,EPS当然漂亮。放完烟火之后,EPS开始陨落。复兴航空在这时候开始出售飞机再回租,以偿还债务。上面短短这句话,你一定听没真正懂,让我来告诉你里面的玄机。
复兴航空原本就可以跟租赁公司租飞机,在这个模式之下,租赁公司会花钱买下飞机,然后用出租的方式「借」给复兴航空。在这个模式之下,复兴航空等于是用成本的方式去认列这笔帐,反正每个月我就把钱还出去,不会有负债。这是一个相对保守但是更合理的模式,也就是我说的:爬上喜马拉雅山之前的训练。
你可能会说,复兴航空后来也把飞机卖给租赁公司了啊,这样不就没事了?这当中就更有趣了。请想像一下,新车跟二手车的价钱是不是很大?是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租赁公司评估这台飞机值多少钱,跟评估复兴航空每个月应该要付多少钱的时候,一定採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复兴航空先有折旧问题,又有还债压力,在谈判桌上一定相对不利。因此,一开始就租赁,跟买飞机回来之后再卖掉回租,这当中一定有价差,但价差多少,没人知道,这太难计算。
2014年1月,成立威航。才刚切入国际线之后的复兴航空,又马上切入廉航,这更是一口气拉高管理难度,包含机组人员调度都变得更加紧迫。
2014年7月,澎湖空难,复兴航空第一次掉飞机:紧接着2015年2月,基隆河空难,复兴航空第二次掉飞机。
我必须说,一个正常有脑的董事会,在迅速扩张导致EPS不振、财务报表迅速恶化、买了飞机又卖掉回租之后,不可能不换掉CEO,但复兴航空没换。一个正常有脑的董事会,在掉飞机之后,不可能不换掉CEO,但复兴航空没换。一个正常有脑的董事会,在半年内连掉两台飞机之后,不可能不换掉CEO,但复兴航空没换。
为什么没换,因为他是老板的儿子啊。
我对复兴航空倒闭的评价,很简单,就是一个二代接班造成的问题。策略有误,可以放弃;管理出错,可以检讨;危机发生,可以止血。但是复兴航空在这过程中,完全没有任何有力的防火墙阻挡火势蔓延,只因为CEO是老板的儿子。
真心建议大家可以多多观察这类二代接班的故事。血淋淋的故事,也可能发生在你现在任职的公司。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