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到英国时,我搬进位在东伦敦的一间 Hostel,一如往常和大家交换名字。
我说:「我叫书玮。」
用标准的中文发音去念我的名字,对他们来说当然诘屈聱牙,一个礼拜过去了,上下铺兼左邻右舍邻居也混熟得差不多,仍然半个没人记得住我叫什么。隔壁床的黑人女孩说要加脸书,她看到我的页面,发现本名旁边标注的 nickname 是 Amber 后。大家突然松了一口气似的,全部室友瞬间记忆力大增,开始疯狂 Amber、Amber 的叫。
过没几天,新室友法国人住进来,又到了「安安你好住哪几岁」时间,为了不想让她精神错乱,我很爽快的说我叫 Amber。
想不到她却突然开始抱怨,说为什么亚洲人都爱另外取个英文名字?当下虽然觉得有种被阴的感觉,但确实也让我认真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亚洲人会特别取个英文名字的文化。
从小时候上的第一堂英文课开始,老师就要我们取个英文名字,还是小学生的我们当然没有任何概念,只要喊的出口,随便一个什么都行,乖乖写上去、放在课桌前给同学老师上英文课时叫得出来就好。一直到长大,国内的工作场合也流行用英文名字称呼彼此,到后来已经不知道换了几个随手取用的抛弃式英文名:Kate、Amy、Emily,当然撞名的场合更是不少。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我出国,以为人到国外就是要使用英文名字,旅行久了才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是用自己的本名在发音。而取英文名字的习惯其实是从一个没有由来的教育、文化习俗养成。
法国新室友说,她其实很不喜欢亚洲人另外取的英文名字,总觉得我们是随便拿个英文名字来用,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而且有些很怪。举个例子来说,女星 Angelababy 的名字,就像外国明星来国内称呼自己叫「天使宝贝」一样奇怪。
我说我可以体会,这就像外国人老是在身上刺些意味不明的中文一样。也许是华人和西方文化不同,我们除了本名之外,还有很多乳名、小名、笔名、绰号,也很常见和本名谐音相似的英文名字,因为在这个社会,直呼本名总是会让人觉得有点不礼貌。
神隐少女电影中,千寻被钱婆婆拿走名字;白龙失去名字后,同时也失去了自己。而我们(在父母或长辈)千挑万选、配生辰八字算命盘配五行还要包大红包给算命师的名字,每天都这样呼唤著,在灵魂上刻下了记号,换了英文名字,好像叫的不是自己了。
我跟法国女孩说,我的中文名字叫书玮,书是 book,加一笔画变成「昼」、再加一笔成了「画」;而玮则是美丽的玉石。英文名字 Amber(琥珀)是从中文字的概念取用而来的。我说我的人生离不开书与画。
她听了恍然大悟,并且非常喜欢我跟她解释中文名字里博大精深的意涵,但我见过最美的方式是作家胡淑雯,她在《哀艳是童年》一书里写到自己是这么对外国朋友解释的:「胡」,是古老的月亮。
「淑」,一道水,流上,再流下,一而再,再而三。我把这个字拆成「水」「上」「下」「又」,用英文向他解释。
然后是「雯」:几滴雨,落在几个字上。Rain drops falling on a few words.
我至今还没有认识其他人能够用这么美的方式解释名字。有些人认为取英文名字是方便让人称呼、也有人认为只是自己众多别称的其中之一、有些则是没由来的用了一个异国名字称呼自己,不管是哪一种,其实重点还是在能与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沟通、理解。
下次,不妨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解释自己的中文名字吧!也许对外国人来说不好念、不好记,但也是场异文化交流。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