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493417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趋势

找出职业规划的关键字对于找工作的好处

来源:合肥招聘网 时间:2019-08-11 作者:合肥招聘网 浏览量:

每次和大家聊到职业规划这个话题,我总是强调「热情至上」。

20160503161453_02226.jpg

因为我觉得人一生中1/3的时间花在工作,如果对工作本身不能享受,每天抱持着「上班是为了下班」的心情来度过这一大段人生,未免也太浪费了。虽然这的确是我深信的价值,但光说「热情」又似乎太过空泛了,想要获得实质建议的人可能还是无所适从。前几天一边洗澡,一边不自觉回想起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的过程,我发现出自己面对生活十字路的思维方式,其实和网上搜寻关键字还挺像的。

身旁的大人或是媒体常灌输我们一个观念:有成就的人通常在年纪很轻时就立下明确的目标,明示暗示这是成功的关键。老实说,我自己完全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确也渴望成功,但从小就是个甚么都想试试看的B型双子座,「趁早立志才会成功」的概念让我很挫折。但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些成功的人大多跟我们活在不同的世代,对于职业规划,他们面对是单纯、选项不多的选择题。而现在的社会比从前多元,职业规划不只是单纯的选择题,有时甚至是需要自由发挥的申论题。何况这世界上还是有不少成功人士,他们的人生并非总是一直线,而是经历多次尝试或重大转折最后才达成目标的。

「找出职业规划的关键字」,这几年来对我这样一个没有明确目标(也可以说有太多的目标)的人帮助很大。第一次考关键字来做决定是大学填志愿的时候。到现在我都觉得,要一个17岁高中生决定未来四年甚至终生的方向实在不大合理。如果你的成绩顶尖,问题可能单纯得多:几个好学校选一个就好,但对于我这种普通人选择却变得异常的多(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当年拿到高考成绩单,大致知道了自己的「落点」后,我在书桌前花了点时间思考我的选择,最后归纳出几个结论:第一,我要念的是综合大学(希望接触各式各样的同学,若想转系选择也较多);第二,电子电机排除(我为此参加了交大电子营,确定我对「电」相关的学科不来电);第三,化学相关不念(高中时代痛恨化学)。当这几个关键条件订下来后做选择变得容易很多。第一个条件(综合大学)让我把范围缩小到两间学校;第二第三个条件帮我把所有电机学程和化工科系都删掉了,当时剩下最佳的选择便是成大土木系。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永远也无法验证,但直到现在我都相信这是当时我能做的「合理」选择。我们常说:「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因为这是自己透过思考做出的决定,我真的上了大学之后,也更容易说服自己要深爱我的选择!

四年之后,又面临研究所选组的问题。当时系上有个趋势,成绩顶尖的同学几乎都选结构组,次优的选大地组,成绩普普的便「识相」地选其他的组。这跟大学联考的分布有异曲同工之妙:似乎优秀的高中生,都「恰巧」对医学、电机或法律有兴趣。我觉得这样怪怪的,分组应该照个人性向才对呀!怎么最后变成「电脑选土豆」全自动化?但这样的想法理论上不错,但却让「选组」这件事变成我的大麻烦,因为每一领域都有特色和价值,当多数同学大二便立定志向,开始选各组专业课程时,我只好每个组的课程都平均选修,看能不能多了解一点,结果我一直到大四,老师和同学都搞不清楚我到底是那门哪派的,因为各组的课程都会看到我出现。这样的探索虽然麻烦,却帮助我更了解自己,最终也撇清了几个内心的关键字:我发现自己热爱「做实验」,我觉得「桥樑工程」很酷,同时也对「材料科学」充满兴趣。关键字出来之后,一切就容易多了,我后来决定加入系上新成立的结构材料组,也选择了一位很棒的指导教授(专攻桥樑工程与耐震实验)。

退伍后面临就业决择,我第三次祭出「关键字法则」。当时大概是这样想的:我对工程管理(人与流程)的兴趣甚于工程设计(技术),因此排除了多数同学向往的高薪工程顾问公司(这些公司以设计为主),而营造厂商(专注在施工,须处理复杂的人员机具物料等问题)的选择便浮现出来;其次,我很看重英文的重要性,由此我锁定有海外部门或是跨国专案的公司;最后,我希望将来能出国深造,大型企业的经历会让我的简历加分。就这样,「管理」、「英文」、和「大企业」三个关键字一出,帮助我从茫茫大海中筛选出少数几家优秀的营建公司,最后幸运地进入当时的首选:大陆工程。

工作了几年,对出国留学的志向更加肯定。不过出国要念什么,却没有明确的想法。还是回到老法子「找关键字」。当时写下的关键字分别是:「美国」、「TOP10」、与「管理」。美国是因为文化比较熟悉,TOP10是因为我觉得既然留学是镀金,就要镀个够亮的,我相信前十大名校有一定的品牌效益和人脉加持。至于管理,是因为想学习与人有关的事,而且已经有一个工程的硕士,重复没甚么意思,就选了管理相关课系。这几个关键词,搭配上先后顺序,对我当初选定学校有莫大的帮助。原本想念管理,很自然会想到申请热门的MBA,但我评估以我不怎么样的大学成绩要上美国Top 10的MBA很勉强,后来发现工程管理或专案管理这类科系的内容更符合我的需要。所以最后的入选名单中,西北大学的商学院(Kellogg Business School)是全美前三,而专案管理学程可以选修Kellogg的课程,于是成为我的首选!然后就很简单了:选择我所爱的,爱我所选择的!

文章写到这裡,自己才想起「下关键字」的一些小眉角,可以跟大家分享


首先是关键字的数量问题,要下几个最好?我刚好都是靠三个定胜负。我觉得这跟用百度是一般般的道理:关键字下得太少,会出现太多的选项,还是难以做决定。这时怎么办呢?只能搜集资讯,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打个比方,我高中毕业那年暑假,一方面是想玩,一方面也是为了填志愿,我特地去参加交大电子工程系举办的夏令营,当时玩得很开心但也确认自己对电路板真的很冷感,后来这帮助我在选系时多下了一个关键字去排除我确定没兴趣的东西。关键字太少是问题,但要是太多也是问题,设定太多条件的结果,最后往往只剩下很少的选择。这其实有点诡异,如果心中有很多关键字表示你多半已有明确答案了(或是很龟毛,这不要那也不要^^iii),所以其实你也不太需要用甚么关键字的方法了。

第二,关键字可以是积极性的(我喜欢‧‧‧),也可以是消极性的(我不喜欢‧‧‧)。前者帮我们筛选出喜欢的方向,后者帮我们消去不喜欢的选项。但我发现随着年纪增长,人一方面会定型,一方面也比较了解自己,积极性的关键词会逐渐主导整个决策,我们渐渐开始知道自己要的是甚么。

第三,关键字要考量自我的能力。例如我为了进全美十大名校(第一二关键字),只好排除完美符合「管理」(第三关键字)的MBA,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最佳的选择。任性地订出主客观都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是不理性的。这里强调主客观,因为有时立下宏大的志愿,虽然旁人极不看好(客观),但当事人意志坚定并愿意付出一切的牺牲来交换(主观),那还是值得放手一搏。但如果只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个关键字法并不能改变什么。

第四,有舍才有得。一旦决定了关键字和顺位,就要尽量用理性来做抉择,必要时还得忍痛割捨其他的好机会。比方说,当时求职的关键字让我锁定大型营造公司,但这时若有间知名工程顾问用很高的薪水来聘请我,要是我一时被引诱,整个职业规划的策略也就此崩解,在我看来,这是导致「随波逐流人生」的兆头。但这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我当高考最好的录取科系其实是医学院,但学院因为「综合大学」这个关键字被我排除在外,后来听说牙医的月收入30万起跳,到现在偶而还是想起,如果我是牙医现在会是如何?

第五,关键字会给你一个大方向,有时甚至把你引领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地方。就好比当年哥伦布判断一直朝西走会绕地球一圈,所以抛弃既有的航道不走持续向西航行,却因此发现了新大陆。记得我念大四时,系上刚成立一个新的领域叫做「结构材料组」,因为新,较少有同学会去考虑或是了解,更不用说不少同学大二就已经确定方向。但我依照关键字去判断,这个新成立的领域却刚好符合我的关键字。求职状况也很类似,当时工程并有职缺释出,只因为他们符合我的关键字,我就厚脸皮寄简历毛遂自荐并且打电话追踪,结果就那么巧总公司有个还没公布出来的职缺,我们就一拍即合,甚至因此而进入了专案控制的领域。至于会出国攻读专案管理也是很妙,就是因为考量无法进入前十大MBA,所以让我发现国外竟有独立的专案管理这样的学程。有时候不免感叹,人生像是一场宴席,真正好的料理,往往不是菜单上列出来的。要先懂得自己的口味,也懂得事前做功课,才是品味人生的行家。

最后我也得说,人生没有事事如意的,很多状况终究得考量到大环境和自我能力的限制。有时候即使我们订出三个关键字,但手边仅有满足两个条件的选项,我认为也该先把握住要紧。适当的等待是合理的,但期待所有路口都变成绿灯才一次通过,就有点不切实际了。像我个人对现在大学生刻意延毕的行为抱持怀疑态度,让自己的生涯停滞不前藉以取得更佳的机会(考研究所,兵役缩减),表面上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可能面临中长期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已经明确找到自己的方向,也愿意付出代价来追寻,那很难得,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如果你跟我一样,不是个天生目标明确的人,希望这个系统性的方法,可以稍稍帮助你做出「较为理性」的决定。不过做出选择只是第一步,要好好爱你所选择的,才是最终Happy的关键!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