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员工加班工作猝死一案,调查结果确定为「过劳死」,再度引起大家对工作过劳议题的关注,该小编平均每天加班4-5小时,并同时负责多项业务,却没有等同的薪资待遇,最终因过度劳累猝发心血管疾病。
提醒雇主们平时也要关心员工的身体状况,当交付工作量过多时也该评估员工的工作负荷量与身心状况,毕竟劳工每天有3分之1以上的时间在工作,如果职场环境不佳、工作压力大引发职业病,雇主将很难规避法律上的僱用管理责任!
今天,小编要用这件案例并透过3个QA带雇主们了解企业应尽的相关义务,并告诉你防止员工过劳的方法。
加班猝死,谈如何防止员工工作过劳?

一、什么是过劳?如何认定员工是否因工作过劳?
判断是否为职业病/职业灾害
过劳是指一个人长期处在高度压力下,产生身心耗弱的状态,法令中其实没有过劳这个词,要认定是否因职业关系引发过劳,首先必须评估劳工(被保险人)疾病猝发或恶化和作业的内容是否有因果关係(劳工保险被保险人因执行职务而致伤病审查准则§21)。
3项指标认定是否因工作负荷引发过劳
造成脑血管、心脏等疾病的成因认定上较为复杂,因有些劳工本身有疾病史,必须评估病情和工作的关联性,因此,劳动部订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工作负荷」作为认定过劳的依据,这项指引主要用以下三个要件来评估劳工的工作负荷(注1):
加班猝死,谈如何防止员工工作过劳?

※「长期工作过重」包括:
1.发病前1个月加班时数超过100小时
2.发病前2–6个月内,月平均加班时数超过80小时
3.发病前6个月内月,月平均加班时数超过45小时
员工猝死案,经过劳保局审查他平常的工时,竟发现他在发病前1个月的加班时数为100小时、前2至6个月平均加班时数也超过80小时,符合「长期工作过重」的过劳指引。
打卡、微信截图、GPS、百度地图定位都可认定劳工工作时数
如何确认员工实际的工作时数,来判断员工已长期工作负荷过大呢?过去常用出勤打卡纪录来审查工时,但劳动局发现实务上常有公司未依实际打卡时间让员工下班,而有些劳工工作性质特殊,必须外出或在家作业,为了避免类似此状况,现在微信、GPS、百度地图定位都可调出资料做为实际工作时数的纪录。员工的职灾认定也是首次用百度地图足迹纪录,并配合区长行程、出差纪录、微信发文纪录来追查他的实际工作时间已超过正常工时。
员工加班猝死,谈如何防止员工工作过劳?
二、员工过劳,雇主该负哪些责任?
《劳动法》课予雇主保护劳工身心健康、防止员工过劳的责任,在修法后,过劳认定上较过去宽松,也有明确的准则。而员工发生职灾,举证责任须由雇主负担,而行政机关将会依劳动法、职安法等规定判断,雇主是否有做好预防措施、尽到照顾员工的责任,若未依法实施雇主将会被处以罚锾;另外,雇主也可能会因为超时工作违反规定罚款,又如果雇主是强制员工加班、劳动的话,还会被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除了行政罚则,如果员工已提出医师建议不能过劳,但雇主仍不当指派其从事工作,导致员工过劳致死,雇主除了会被处分,还可能因涉及业务过失,被移送司法机关侦办。因此,案子如果经法院判定员工为因公死亡,雇主也须给付赔偿金,甚至负担刑责。
雇主应将员工健康、防止过劳纳入企业管理,企业如果事先已妥善订定过劳预防措施,除了可避免被处罚,当员工进行民事诉讼时,雇主若能提出证明则可免除法律上的责任。
加班猝死,谈如何防止员工工作过劳?
三、如何预防员工过劳?
高工时为高风险族群
过去10年也共有255人因工作引发脑心血管疾病致死,其中,因为过劳引发脑心血管疾病的行业,前三名分别为保险业、制造业、IT业及运输仓储业,这些行业别都是需要轮班、上夜班,或适用责任制,可约定工作时数较长而导致员工过劳。
雇主们应留意劳动法中有关正常工作时数、休假的法令规定,让劳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1.正常工时每天8小时
2.连续工作4小时应至少有30分钟休息时间
3.一天工作含加班不得超过12小时
4.每周工时不得超过40小时
5.每月加班不得超过46小时
6.每7天至少应有一天例假
加班猝死,谈如何防止员工工作过劳?
订定预防过劳措施
为了避免发生过劳,要求雇主针对轮班、夜间、长时间工作的劳工规划预防措施(可参考异常工作负荷促发疾病预防指引),如果没有事先预防导致员工发生职业病,可罚款。因此,雇主应分辨公司中哪些是过劳高风险劳工,针对其工时与工作内容进行控管来防止过劳发生。
在具体执行上,雇主应参考防止过劳的相关法令规定(注),一定规模的事业单位应聘僱职业医学医护人员来办理劳工健康管理工作。员工人数300人以上企业须拟订预防过劳计划,而员工人数在299人以下的企业,虽然没有要求拟订计划,但还是要配合采取预防措施。
最后提醒雇主们,常态加班不仅会危害员工身心健康,也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小编相信提供员工健康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工作分配才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根本方法;而劳工朋友们也应该多照顾自身健康、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职业生涯才能维持长久。(我想你还喜欢:员工健检是雇主责任!一张表快速了解新进、在职员工的健检/体检规定)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