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卢钦斯(Abraham Luchins)的研究,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重要的判断依据,影响我们对别人的认知与评价,而且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既然如此,外表普普的一般人该怎么做,才能引起别人注意,留下深刻印象呢?让日本心理操控专家岸正龙,告诉你一套人人都能做到的技巧……
◎人们会对反差感到「好奇」
请看以下插图。

你对哪一个比较感兴趣?
「鸭子孵蛋理所当然,一点都不新奇,可是狗孵蛋让人觉得突兀,所以我对B图比较有兴趣。」
一般来说确实如此。不过,其实鸭子的习性是要有一定数量以上的蛋,牠才会去孵,所以插图中鸭子只孵一颗蛋,也有点奇怪。
然而,人们不会对鸭子感兴趣,而是会被狗孵蛋的图片所吸引。
因为有「鸟孵蛋」的偏见,以及「狗不会孵蛋」的偏见所致。
我们所拥有的大脑系统会自动反应启动系统一,对B图产生兴趣。
所以「有效利用这种大脑系统」,指的便是利用偏见来操控他人印象的「狡猾技巧」。
我们将利用下述的心理机制:当人们的所见所闻与本身(尽管毫无自觉)拥有的偏见有所反差时,会自动反应感到好奇。
具体为何,让我们一起看下去。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第三十二页所介绍的「日本人可能拥有的偏见」。
●女性不擅长数理。
●口才不好的人不适合当业务。
●公家机关不知通融。
●大坂人不论在哪,都只讲关西话。
以下将介绍用最简单的方法,在这些偏见加上反差。
请套用下列公式。
「明明是○○,却××(偏见的反义)。」
例如,「女性不擅长数理」,便是「明明是女性,数理却很强」。也就是所谓的「理工女」。
因为有「女性不擅长数理」的偏见,所以其反差之理工科女孩、简称「理工女」,就显得标新立异,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据说媒体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使用「理工女」一词,最为众人所知的,应该是举办ES细胞记者会的小保方晴子(编按:日本细胞生物学家,涉及造假培养STAP细胞,可说是日本近年最大规模的学术伦理事件)。
你还记得当时小保方女士的穿着打扮吗?她穿的是日式罩衫围裙「割烹著」。个人认为,「割烹著装扮」与「理工科」两者间的反差又更大,因而造成话题。
此外,还有在「理工女」的称呼上增添亮点,例如「理工女/国际小姐日本代表」杉本雏乃、「理工女/写真女郎」菅井美沙、「理工女/创作歌手」南友里等人。
各位不觉得,如果单单只有「国际小姐」、「写真女郎」或「创作歌手」等头衔,并不怎么吸引人,但一加上「理工女」,反而立刻正中偏见的要害,形成反差,更加引人注目?
那么,下一个让我们来试试「口才不好的人不适合当业务」这个偏见。
如果套用先前的公式,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差?
「像是『口才不好却拿下业绩冠军』就满吸引人的。」
没错!去书店看,时常会发现这类书名。
实际上,书名或网路文章标题等就经常运用反差。例如,《后段班辣妹应届考上庆应大学的故事》(作者:坪田信贵/圆神出版),《无家可归的国中生》(作者:田村裕/大卖文化)等算是最简单明了的例子。
另外,这或许是我个人的偏见,不过在我的印象当中,大坂人不论去哪,一律讲关西话。
所以,当我碰巧有机会问一个说标准日语的人「您哪里人?」时,如果他回我「大坂」,我内心一定会大吃一惊,心想:「大坂人却不讲关西话?为什么?」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你猜得到下一步我会采取什么行动吗?
「大概是问他:『为什么你是大坂人,却不讲关西话?』吧。」
你答对了,我会忍不住问这个问题。
「诱人提问」正是操控印象的最大关键。这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具体范例。
◎想要巧妙运用反差,必须记住「反差不可自己说破」!
假设有一位单亲妈妈,她的小孩有一个出国念大学的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得花很多钱。
这位单亲妈妈原本心想:「家里没钱供他念书,虽然很可怜,但也只能叫他放弃。」后来有人教她如何透过保险,帮助小孩实现出国念大学的这个梦想。
得知保险的力量之后,这位单亲妈妈成为一名保险业务,从此日以继夜的到处推广如何善用保险,协助与自己同为单亲家庭的妈妈们实现梦想。
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听到「保险业务」,你有什么印象?
「『死缠烂打』、『态度强硬』、『强迫推销』、『只讲好的一面』、『只想卖商品冲业绩』。」
嗯……你的偏见很负面喔。
虽然可能不到这么偏激,但一般有负面偏见的看法我想是不会错。
换言之,她必须预先设想,就算自己没有「推销」的意图,纯粹以「帮助他人」的角度与人搭话,但只要提到「有一个保险……」的关键字,很可能就会被人套上负面的偏见。
那么该如何避免关于「保险业务」的负面偏见?
她想到了利用「单亲妈妈」这个身分。透过「单亲妈妈」可能形成的「没钱、没时间」等偏见,营造「她虽然是单亲妈妈,却有能力让小孩出国念书」的反差,并且也备妥引起对方兴趣的说词。
外出跑业务时,她如此对客户说:「我和妳一样也是单亲妈妈,不过因为我善用了接下来要跟妳介绍的保险,成功的让我的孩子出国留学,所以我相信这个提议一定有很多地方可以帮助妳。接下来我会努力说明,请仔细听!」
听完这些话,你有什么感觉?
「觉得她好像在炫耀什么,感觉不是很好,甚至会想『就是因为妳用这类话术卖了很多保险,才有钱送小孩出国念书』。」
是。我想很少有人听到以上的推销内容,还会坦率做出「真的吗?那我跟妳买保险」的反应。
「但这不是很奇怪吗?她确实利用偏差形成『虽然是单亲妈妈,却有能力让小孩出国念书』的反差,却还是不顺利,为什么?」
这正是「诱人提问」的关键所在。
「自己把反差说破」反而不利。
反差必须在「对方提问之后」才开始说明,这是唯一必守法则。
人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敞开心房。
在对方内心大门深锁的状态下,就算你说了「其实我这样那样」,他也听不进任何一句话。
即便他口头上回答「这样啊、你好厉害」,心中却只有负面感受,这就是实情。
此时如果未加留意,自顾自的喋喋不休,反而会出现与预期全然相反的结果,使得对方心中不断累积负面情绪。
前文所介绍,我对「支援在地奋斗第二代老板,畅销商品开发策划顾问」的负面情绪螺旋(negative spiral)就是很好的例子。
◎重点在于「让对方主动提问」
利用反差虽然有效,但自己主动提起,反而会启动心理抗拒,造成反效果。
那么究竟该如何是好?
重点就在:让对方主动提问,而且是设法让对方提出「让你可以说出真正想说的话」的问题。
「有办法这样操控人的行为吗?」
有。
具体程序如下,
①利用偏见的反差,引出对方的好奇心。
②如此一来,对方会忍不住想问「为什么如此这般?」
③再以回答问题的模式,说出「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
且谈谈我自己的实例。
所以,经常有人询问:「鲜少有讲师头发染金色,为什么你会染成金发?」这是因为对方有「研讨会的男性讲师多半是黑发、打扮得规规矩矩」的偏见。
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如此回答。
「其实我自己经营了一间眼镜品牌,名字叫Monkey Flip。Monkey Flip品牌的消费对象锁定在摇滚、重机、滑板、刺青等所谓的街头文化客群。我现在不仅担任Monkey Flip的老板,也会站在店面服务客人,为了配合品牌形象,我将头发染成金色。」
听完这些话,你对我抱有什么印象?
「嗯……『这人不是光说不练到处演讲,确实有在经营公司』?」
谢谢你的发赏!这正是我想营造的形象。
我身为一名讲师的宣传重点在于「实践型(可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使用)」。刚刚所说的「确实有在经营公司」这个形象,就是我想传达的核心所在。
实际上,当我如上述回答「为什么你染金发?」的问题时,所得到回应多半是:「开公司的人讲话果然很有份量」、「自己有在开公司的人,讲话值得信任,我想跟你合作」,有时还会因而得到工作机会。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