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专业服人,化他人成见为自身优势,做全方位的研究者,才能在科技领域发光发热。

台湾机能布料全球市占率高达七成,许多国际球星身上穿的球衣、机能布料皆来自台湾。但在20多年前,纺织业一度被视为夕阳产业,多亏工研院材料与化工研究所组长唐静雯这位「现代织女」,当年勤跑产业现场的细心观察研发,协助台湾纺织业重返荣耀并转型。
出身宜兰平凡的外省家庭,从小唐静雯就被耳提面命:家无恒产,一切要靠自己打拼。由于小时候跟着妈妈接针织家庭代工补贴家用,让唐静雯开始对纺织产生兴趣,高中时期化学成绩出色,毕业后高分录取逢甲大学纺织工程学系,并持续攻读纺织研究所。
约40年前念纺织工程的女性少之又少,班上48位同学,只有唐静雯一个女生,男女比例的悬殊,也吓到陪女儿报到的唐妈妈,一直劝女儿不要念了。起初唐静雯也不能适应,「男生的个性与做事方法很不一样,讲话直接,不会因为妳是女生就让妳。」
在男生圈找出自己的优势
唐静雯也一度为无法打进同学圈子而苦恼,直到发现自己有男生不能及的本领:上课笔记整理得有条不紊,且文笔一流,考试前同学纷纷来借,连写情书都找她代笔,这才让她与同学的关系渐入佳境。有时同学间发生争执,她也扮演和事佬,此外与教授的沟通也是透过柔软的沟通方式化解。回首这些相处经验,都让她日后在以男性为主的职场上受益无穷。
研究所毕业后,有工专聘她当老师,言明半年后上任,此时一则工研院的征才广告,引起唐静雯的注意。她想起教授常夸她逻辑清楚,论文比赛还得过第一名,「我觉得研究之路更适合自己。」她前往工研院应征,打败众多男性竞争者,成为当时研究室里唯一的女性。
到工研院上班后,唐静雯对于主管交代的每一个任务,都认真作分析、写企划、为展览写文案……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磨练出扎实的基本功。甚至当人手不够,主管询问是否愿意在试验工厂日夜轮班,她也二话不说点头答应;为工研院开启与产业交流之门,她积极外出拜访纺织业者,凭着优异的工作表现,唐静雯一路从研究员、主任、副组长,再到现在带领约90人的组长。
机能纺织品发展的关键人物
唐静雯勤跑产业,提出的建议多能切中产业痛点,因此与业者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关系。她举例说,当时的纺织业者不懂化工,只能添加进口的特制化学品,才能解决人造纤维色纱断纱问题,但关键技术全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上,「产业等于被掐住脖子,」于是她运用化学专长投入配方研究,与纺织大厂儒鸿等合作,将制程所需关键化学配方国产化,为机能纺织品奠定基础。
之后,唐静雯带领研发团队,持续运用化学品协助厂商往多元方向发展,陆续开发出具有抗菌、吸湿、排汗、抗UV、防水等功能的机能性纺织品,协助国内纺织业转型升级,摆脱夕阳产业的阴影。其团队不只多次荣获工研院推广服务奖及成果贡献奖金牌;2017、2018年相继以耐水洗的「iSmartweaR智慧型纺织品」、无水染色的「超临界流体染色与机能化同步技术」赢得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2020年的「微生物染料」技术,也获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入围殊荣。
以专业化解性别刻板印象
近几年,唐静雯带领团队研发可水洗智慧衣、生质化学品、保养品等新领域,触角越来越广,每当看见自己研发或辅导业者的产品上市,成就感油然而生,在她看来,科技研发者必须全方位研究,有市场导向研发概念,研究成果才能产生价值。
「女性专业能力强,EQ又高,推广效果常优于男性,」唐静雯分享,早年女性研发人员在纺织业如凤毛麟角,有业者先入为主的认为:「讲技术妳懂吗?」她沉住气,一开口就切中问题核心,让对方刮目相看;拜访客户前,她也一定做足功课,了解该公司最新动态,主动积极又熟悉技术,让业者心服口服。
不过唐静雯也坦言,女性进入产业做科技兼推广时,仍有先天的障碍需克服,例如工厂环境不能与研究单位比,遇到长时间工作及机械粗活,体力上较吃不消;女性若有了孩子,埋首工作难免牺牲亲子相处,若以家庭为重,在工作上势必有所取舍,要取得平衡点才能兼顾。
1986年进入工研院至今,唐静雯对工研院「实践两性平权职场环境」特别有感,「30多年前,工研院就能做到男女同工同酬,女性表现好就会被看见,不受限于性别,」如今念化工的女性增加,她也鼓励优秀女性加入科研领域圆梦,让科技女力更茁壮!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