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被公司榨干,工作已经成为你生活的全部?或许你该试着找一份「懒女孩工作」(lazy girl job)!

懒女孩工作一词,5月下旬才刚由26岁的抖音博主嘉菊(Gabrielle Judge)发明,短短3个多月,带着「#lazygirljob」标签的影音,已累积了约2300万观看次数。
此一词汇不是鼓吹大家偷懒,而是指一份压力低、安全又有弹性、完全远距或混合式办公,而且收入还算得上体面的工作。典型范例像是数位销售助理、客户成功经理等。
安全,指的是你不需要轮夜班、工作场所不会有爆炸风险;弹性,则表示拥有安排工作节奏的自由,只要能如期、如质的完成工作,9点或10点开始上班没有差别,你可以中途去接小孩回家或剪个头发。
简单讲,就是薪水还不错、福利合理,无需超时工作、可以朝九晚五的职务。与传统汲汲营营、忙到「只剩工作」的思维不同,这群懒女孩们更强调健康的身心灵、和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嘉菊在TikTok拥有超过15万名粉丝,在成为一名KOL(意见领袖)前,她原本在科技业担任客户关系经理,可选择居家办公,拥有体面的薪水、丰厚的福利,主管也不会紧迫盯人。
但,她还是选择离职了。因为科技业开始裁员,虽然她仍保住饭碗,却发觉不只必须承担更多工作,而且还没能加薪——这份职务不再符合懒女孩工作!
虽然「懒」带有负面涵义,但她用了这个形容词,却是为了开启社会对话,希望借此提高人们对于病态职场文化的关注。这种文化要求每个人不断地压榨自己,以服务公司的利益。
而懒女孩工作,不代表你可以在工作上偷懒、不尽心,而是因为你的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太完美了,梦幻到你感觉自己很懒!
「懒女孩工作」趋势反映了Z世代一种新价值观:不是人人都想当工作狂,挑战了2010年代开始的奋斗文化、和职场倦怠。远距工作的体验、当前严苛的经济环境,让他们更在乎工作与生活之间要保持界线。
一名现为创业家的前产品经理芭曼(Anvi Barman)对《财星》表示,她厌倦女性要付出所有努力,才能打破职场天花板,「不是我们想偷懒,我们只是不想在一个那么不利于我们的体系中,如此勤奋的工作。」
懒女孩工作的追随者认为,人们不该再靠「奋斗」获得成就感,而是把焦点回归到自己身上,将多出来的时间,去投入你感兴趣的副业。
未来,人们越来越不需要追求单一职业阶梯(career ladder),要求每份工作之间高度相关,而是强调职业组合(career portfolios)。
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兼领导力顾问戴贾德拉(Daena Giardella) 认为,企业领导人应该把懒女孩工作当成一种社会讯息:它不是关于懒惰,而是教我们读懂年轻世代的心。他们想拥有充实的生活、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并拥有时间,为了个人成就或创造力努力。
Betterworks的执行长丹纳林 (Doug Dennerline)则认为,懒女孩工作的流行,给了雇主与人资4大启示。
1.别把工作使命感和超长工时、现身办公室混为一谈。
2.须意识到工作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反过来。
3.要赋予并信任员工自主安排时间、任务的能力,这会转化成更高的工作满意度与绩效。
4.要将福利与员工全方位的健康当成同一件事。
总之,雇主、人资应该视「懒女孩工作」趋势为机会,重新思考如何营造友善的工作环境,以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年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