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493417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能提升

用大数据演算法徵才、打考绩!

来源:合肥招聘网 时间:2018-04-28 作者:合肥招聘网 浏览量:


用大数据演算法徵才、打考绩!「演算法能做出比人类更棒的僱用决策吗?」接著便说道:「当然能,而且我们已经快要走到这一步了。人资、人力分析的世界,即将出现另一次革命。」

我之前在华顿商学院主办的「人力分析大会」(Wharton People Analytics conference)上,聆听过一位机器学习专家,描述「演算法聘僱」的力量。


讲者双眼调皮地眨了眨,问道:「演算法能做出比人类更棒的僱用决策吗?」接著便说道:「当然能,而且我们已经快要走到这一步了。人资、人力分析的世界,即将出现另一次革命。」


这让我不禁开始思考,亚洲的人力分析发展程度,是否有到达目前美国的水淮?如果没有,还有哪些机会?


全面来临的潮流

 

人力分析(People analytics,有时称作人资分析 HR analytics),意指利用分析来协助组织做出更棒的劳动力决策。它结合了两个原本没有关联的领域──资料科学(Data science)和人力资源。


在美国,人力分析已经从小型产业发展为全面性潮流: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人力分析部门,也发掘了各种各样的用途,包括机器学习、履历筛选、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来追踪团队气氛等等。


相对之下,从不同面向来看,亚洲可说是既领先、又落后:亚洲的许多地方,拥有大量的个人数据,追踪并量化「成功」的文化,亦深植人心。(如 KPI ) 


举例来说,新加坡、台湾、南韩、日本和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反映了重视客观能力评估的文化。这样的环境创造了一定程度的、对人力分析的信任,而西方并没有这样的信任。


亚洲大多数地区的隐私及追踪规范较不严格。例如,中国现在有了「社会信用系统」:如果拥有高评分,你会更能取得信贷、在官僚流程中取得优先顺位,甚至可以在约会网站上获得更棒的选择。但在其他地方,这种追踪可能得面临文化上的抗拒,甚至有可能被视为非法。


这种多面向的环境,促使我开始思考:亚洲市场有哪些机会?亚洲的人力分析领域目前有什么样的发展?


我花费过去几週的时间研究这个主题、访谈亚洲各地的专家,也发现了三大焦点和机会:


改善意见回馈及人才评估

 

我访谈了 EngageRocket 的执行长兼共同创办人 CheeTung Leong ;这间新加坡调查科技企业的起点就是,他和合伙人 Dorothy Yiu 注意到,两人在盖洛普(Gallup)工作时,最劳力密集之处,就是意见调查的后勤作业。

他的公司,让透过网路进行意见调查更容易,进而简化意见回馈流程。但 Leong 强调,想执行这样的人资流程,必定需要大量的人力。 

北美和欧洲的竞争者同样得面临类似挑战,也难以快速跨入亚洲市场。对 EngageRocket 来说,这种进入障碍在一开始时是种优势。


以亚洲人力分析领域而言,这是个相当重要的教训:愈是需要在地知识,当地竞争者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其中一个需要大量在地专业的领域,就是聘僱和召募新人才。


聘雇分析

 

我在寻找人力分析领域的领导人物之时,注意到新加坡的聘雇分析平台 JobTech 。我觉得这间新创公司非常有意思,也连络了两位创办人 Charlotte Lim 和 Wee Tiong Ang 。


Lim 和 Ang 在 2016 年创立 JobTech ──当时,新加坡的失业率达 7 年高点。 Ang 非常希望将他的 AI 背景应用于真实世界,接著,他在社交场合中遇到了 Lim 。两人开始思考,到底该怎么协助解决新加坡的失业问题? 


在这个提问的引导下,他们开始在新加坡展开焦点团体访谈,也找出了就业市场两方的重大痛点:对雇主来说,筛选和面试求职者得花费大量资源;求职者则觉得,求职网站就像是个黑盒子,如送出数十份履历,却全都石沉大海。


Lim 和 Ang 决定利用他们的分析背景,来连结人才和工作:他们的平台会向求职者提供选自各种来源的工作机会,以及他们是否适合某份工作。另一方面,他们的技术也能取得并筛选求职者,以此减低雇主得花费的心力;只有能力和兴趣皆符合的求职者,才会出现在雇主眼前。


与意见回馈和人才评估相似,西方部分地区已经拥有可行的模型,但亚洲(还)没有。对于新兴人资科技巨人来说,这是个显而已见的机会。


社群网络分析及空间重新设计

 

可惜,沟通分析在亚洲是个相对无人碰触的领域。在美国,几间公司已然现身,成为办公空间分析的重要力量。


例如, Humanyze 结合了电子邮件、会议和感测资料,分析办公室裡的合作状况、沟通漏洞,以及沟通和工作空间之间的关联(注:我 2016 年在 Humanyze 工作,毕业论文也有使用他们的资料)。


美国公司 Volometrix 开发了类似的平台,并将焦点放上电子邮件沟通。他们可以找出谁和谁会在工作时沟通,以及那与员工投入程度的关系。微软收购了这间公司,并将此服务放进了 Office 365 。


访谈这个领域的团队之时,自然会注意到,亚洲尚未有效利用社群网络分析。及至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仍旧是以直觉来判断,员工之间的沟通是否过多或过少,结果就是倚赖直觉而非数据的办公室佈局。


亚洲能否急起直追?

 

亚洲在人力分析上居于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亚洲拥有全球一流的人类活动数据。南韩、中国和菲律宾等国,在社群媒体和网路使用上名列前矛;客观评估的文化,也让追踪及评估个人的表现更为常见。


另一方面,人资分析仍是个相对无人知晓的领域。我在谈访人资分析企业的执行长时,会问他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亚洲企业;通常,他们只能说出一、两间公司。这个市场相对不成熟,所幸,外界对这个领域愈来愈有兴趣,也代表这是个重要的机会。


今年我会再次参加华顿人力分析大会,也希望这次能见到更多亚洲企业。人资分析是时候该跨入亚洲的科技地景了,就和它当初在美国现身一样。此事成真之时,我们也应该淮备好跃入这股潮流。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