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多数主管都在抱怨现在的员工究竟有多烂、多难用时,你们又是否曾经扪心自问:「当优秀人才真的出现了,你真的有把握能够带好他吗?」
还记得多年前,曾听过一则在某公司担任高阶主管的朋友所分享的实际案例,某天,他参与了一场公司的内部会议,当时董事长对于某资深业务主管Albert的部门营收表现实在不甚满意,而Albert又给不出任何足以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于是,董事长便突然临机一动,想到了一位才进公司两三年、却在许多专案任务执行上都有相当亮眼表现的储备干部Gary,并告诉Albert:「既然你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两个礼拜后,我会调Gary到你的部门去,到时你找个时间跟他讨论之后,再告诉我接下来你想怎么做?」
听完之后,Albert想都没想,便十分直觉地回了一句:「董事长放心,到时Gary报到之后,我一定会好好带他的!」没想到董事长听到之后,却突然怒斥:「请你给我搞清楚,我叫Gary过去是要他帮你,而不是要你带他,更何况,你凭什么带他?」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让所有与会主管们尴尬不已,尤其是Albert……….
不晓得各位是否曾经想过,在此案例中,董事长为何会突然感到震怒?为何会口出此言?如果你还没想到,那么我再多给你一点提示,据朋友透露,Albert本身是研究所毕业,而在每次的会议当中,董事长最常教训Albert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有研究所的傲慢!」这句话的背后,其实也是在告诫所有人,学历并不代表能力,更不等于议价力,而不过是对于公司该如何「用你」的一项参考指标罢了!
不过多数人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自觉,总还是习惯延用自己从小到大所接受到的那套标淮—以学历来评论一个人的能力高低,于是经常发生高学历、却没任何实务经验的新进同仁,对于经验丰富、战功彪炳,却只有高中、大学毕业的前辈主管们所给的建议,不仅不予採纳,甚至还相当的鄙视、不屑,反而拿出一堆书本上专家学者们的理论、公式来加以反驳、合理化自己的「不配合」、甚至是「未能使命必达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研究所的傲慢」,是一种非常不理性的在坚持自以为理性的行为,非常要不得,殊不知,如果能力不够,即便是研究所毕业,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同样道理,显然,在本案例中,Albert似乎不只有研究所的傲慢,甚至还有「主管的傲慢」,或许有件事你得知道,所谓「优秀的人才」,其实并不等于「能干的员工」,差别在于,员工的职责,在于得设法完成主管所交付的任务,不过人才,却能够做到那些连主管也做不到的事,因此,对于一个优秀人才,你本来就不能以管理一个能干员工的方式来看待、对待他,否则即便是再好的人才,到了你手上,顶多也只会是一个「好员工」罢了!
至于优秀的人才究竟应该怎么带?还记得在某场演讲当中,和沛科技负责人翟本乔曾经分享过这么一段内容:「企业其实未必要为了某些特殊专长、特殊需求而去限缩了招募人才的条件,很多时候只要对方真的是人才,那么当他进到公司之后,自然会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因此,其实多数人才要的并不是你来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或应该怎么做?而不过是需要你的认同、支持、信任,然后给予机会罢了!你又何须劳神费心去对他所做的事多加干涉、限制?这样的关系与其说是领导、管理,其实更像是合作,也就是主管和人才之间各司其职,彼此就像是创业伙伴一样,不仅能力互补,也能够互相扶持、激励、尊重,如此一来,当然也才有机会能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槓杆效益。
不过为了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工作氛围,身为主管的你得先认知到一件事—「主管其实没什么了不起」,因此,在和人才合作的过程中,千万别为了「维护主管的尊严」,却忘了实现团队共同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事,要知道的是,管理或领导不过只是手段罢了,达标才是目的,如果不需管理、也不用领导,目标也能达成,那么你又为何非得多此一举,只为了让所有人知道「你才是老大」?殊不知,如果无法达标,即便你的职级再高,还不是一样会被辞退,最后留下了自尊,却没了舞台,这样的坚持、傲慢,又有何意义呢?
以上职场经验分享,希望对各位在管理上能够有所帮助,共勉之,大家加油~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