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韩国是一个对外国人来说非常难适应的国家,不是他们不友善,而是他们有一个外国人融入不了的隐形小圈圈。
相信在国外待过的人,一定对旅外的韩国人也有这样的同感:「韩国人只爱跟韩国人交朋友,只爱去韩国超市,只爱去韩国餐厅......」可是,韩国人对国家的强烈共识所营造出来的小圈圈,真的是因为排外吗?其实不尽然。
来到这裡之后我发现,相较于日本人的严谨和客气,其实韩国人的直爽和火热个性,和台湾人的热情友善更合得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强大的团体性,和职场上「三个缘分」所造就的潜规则,即使对于同样来自韩国的「自己人」,他们可同样分得很明显:
韩国的工作环境、和他们的社会组织一样,非常注重团体行动,最明显的例子是,这裡餐馆的菜单,大部分都以2人份为最小单位起跳,连想要自己一个人上馆子吃顿饭,都不容易。
曾经读过一本书说,韩国的这种团体性格是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因为佛教的持修者讲求相互扶持,而不是只顾自我的修行。另外,韩国大企业主导产业所造就的文化,也让企业中的多数人,比较习惯以「组织」、「团体」而非个人为单位思考。
而在职场上,除了前后辈的礼仪非常玄妙,还有特别的혈연(血缘) 지연(地缘)학연(学缘)的文化。
血缘正是大家所知道的 kinship,这其实对韩国这种大企业走向的国家而言不是太令人惊讶的事,举凡韩国最大的企业体系来说,都是以家族事业走向来经营的。
地缘就是以地区来照顾后辈,这是台湾比较少见的文化。在台湾,「同乡」的作用,可能仅只于初次见面,能亲切地多些交流的话题;但对大部分的韩国人而言,地缘可就是一个认定「我们是不是自己人」的标准,尤其时从南部到首尔工作的人,对自己家乡的后辈可是特别眷顾。
另外可能影响一个韩国人职涯生活最大因素的就是 :「我们有没有拿同一张毕业证书(学缘)」。在韩国各大企业裡,都会有校友会(동창회)。有些是暗着来, 对同校后辈有私心;有些则是光明正大地摆着一个其他人进不来的俱乐部, 举行各种聚会活动。
在美国念研究所的时候, 班上有个韩国同学离开高薪的大企业职位,出来自己创业。原因就是,非来自首尔大也不是延世大的牵绊,让他永远在升迁时缺了临门一脚。
这张可怕的毕业证书还没有补救的馀地,不能考个首尔大研究所或念个名誉博士吗?No!因为在韩国,顶尖大学非常难进,而且多数人认为,大学的四年教育才是最扎实的,所以这张一流大学的毕业证书大多只认定大学学位,而非硕博士学历可以取代的。
但是这样的学缘关係,也容易在工作上有牵制的作用:
例如,我先生任职的单位,因为要负责管理韩国国家航空,因此多数的职员都毕业于韩国航空大学。在这公司裡,前后辈的关係就显得更加微妙。
比如说因为韩国内外硕博士的普遍,大部份的新进职员,因为拥有较高的学历而容易升迁到更高的职位(韩国公家机关,升迁制度的积分有学历上的区分)。所以许多决策部门的长官虽然在公司制度上握有指挥权,却时常遇到下面的执行单位主管,是当年韩国航空大学的「学长」、「前辈」。会议结束后,主管(学弟)被下属(学长)私下训话的场景时有所闻。
对身为一个旅居韩国的外国人而言,既没有血缘,没有地缘,更没有学缘可做为被「分类」的依据,我着实能体会外国人在公司或是企业裡,特别深刻的孤立感。
但其实,不用被小团体的价值观所束缚,单纯靠着自己的工作表现,努力提升待遇和空间,让自己有机会被相对较开放的公司所用,这何尝不是一种轻鬆呢?
还有,在韩国职场的三个缘分,有时候来得出乎意料:
例如当初我在首尔应徵中文课讲师一职时,一起参与面试的,还有一位中国籍的面试者。基于韩国人较热衷简体中文、以及字正腔圆的北京腔,面试前心裡已有了底,我的录取机会可以说是极其淼茫吧!
没想到却收到了录取通知。
事后这位面试官告诉我:「其实,我们的主管是在台湾学中文的,也在台湾拿到学士学位,所以我们早有了底,就是要录取台湾来的你。」而我这个和韩国非亲非故的外国人,就这样迷迷煳煳的体会了一次「三个缘分」所为我带来的幸运。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