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493417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能提升

空有策略不去执行,就是光说不练

来源:合肥招聘网 时间:2018-07-22 作者:合肥招聘网 浏览量:

企业只要一谈策略,好像就变得很有高度、很有远见,不知不觉开始大家只喜欢「谈」策略,而忘了要去「执行」,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后遗症,那就是:光说不练。


过去一、二十年裡,大家不断地在谈策略,认为策略很重要。这其实有个时代背景,因为早年企业不是很重视策略,直到后来发现它的重要性,才开始提倡策略,这当然没错。但在这样的氛围下,企业只要一谈策略,好像就变得很有高度、很有远见,而且大受媒体欢迎,观众更是用景仰的眼光凝望大谈策略的人。


时间一长,大家不知不觉开始只喜欢「谈」策略,而忘了要去「执行」,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后遗症,那就是:光说不练。


策略与执行的两大认知连企业选择CEO 的标准也变成订策略,谁的策略订得好,谁就能坐上CEO 的位子,「执行」彷彿成了底下功能性主管的事。然而谈策略的人不懂执行,很容易产生「知行不合一」的现象。其实,对策略与执行必须先有两点认知,才不会陷在策略裡,而忽视了执行:


1. 知识本身没有价值,被运用后的「结果」才有价值。创意再酷、策略再好,如果没有去执行、执行得不好或无法执行,就不会产生价值。所以我们必须打破「唯有策略高」的迷思,这是很重要的观念。


2. 执行所需的时间至少是创意发想的一百倍。依照我的经验,从发想到执行的过程中,创意发想往往花不到1%的时间,剩下的99%都用在执行上所以,策略和想法不能太多,否则你第一个策略还没执行完成,又被第二个策略改了样,这样的策略等于不存在。


策略的执行要产生效果,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以上。当今成功的企业很可能在二、三十年前就已拟定好策略,然后花几十年的时间去执行,期间不断丰富这个策略,才有了今日的荣景。


执行策略时,有以下三个重点要注意:


1. 策略要边执行边修正。只靠空想、没有实际去做,很多东西是掌握不住的。高阶主管谈策略,讲得好听是「大气」,讲得直白点就是「粗糙」。所以执行时要步步为营,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视情况调整方向,一面做一面补充更详细的计画,逐步将策略修正得更精准。开始执行以后,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个、有那个,可以做这个、做那个,你对策略精髓的掌握会愈来愈准确,策略丰富度也愈来愈高。我工作了几十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一开始规划策略时,只能抓到实际状况的30% 而已。如果照那些管理学者说的做详细规画,那等你规划完,天都亮了。 


2. 领导者的宣导要即时直接。策略执行之初,过程会很溷乱,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反对、有人质疑不可行。这时候领导人要不断阐述、宣导,干部要满场跑,甚至要经常到第一线回答问题。你不能等着政策一层一层传下去,这样太慢了。而且回答要即时,否则底下的人一有疑虑就卡住了,接着隔壁的也不做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改变。 


这当中又可以延伸出一个重要观念:没有政策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效果,能够有98% 的成效就已经很厉害了,另外2% 就是要耗损、要牺牲。而且为了完成那2%,你可能要花五倍的代价。只是推动政策的时候,很多人会为了那2% 的特殊状况,说这个策略不可行,甚至可以举出五十种、一百种无法处理的状况来反对你,而那些状况发生的机率加起来也不过才2% 而已。


3. 不畏反对,坚持到底。有时候,执行者在心理上没办法那么快适应新政策,执行因此无法一次到位,这时候就要阶段地推动。即使如此,到最后还是会有人持续反对,他可能是既得利益者,也可能单纯是怕辛苦、不愿意改变。


这些为了私利、安逸不愿意改变的人,是让组织僵化、老化、纤维化的源头。站在组织的角度,你还是得好好劝说,真的行不通就只好换人了。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企业文化。政策执行时的纷乱程度,其实反映了企业的体质,如果企业平常就很注重企业文化的建立,形成较强的共识,员工对组织和干部的信任度也高,那么在推动政策的过程中,上述的乱象就会少很多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