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习惯在简历上填写曾待过的公司和前一份工作的薪水,但你想过问公司:之前离职的员工薪水多少?离职率高不高吗?

但本文不是要谈买房的须知,而是想表明,一个简单的资讯揭露,对自由市场而言,有不可分割的重要性。倘若消费者只被业者或广告主,有条件的宣传商品部份资讯,效应恐怕不下于直接撒谎。
也就是这个原因,精明的老板,为了将资金花在刀口上,会要求应征者事无巨细,填入详细的基本资料与人格特质,内容从血型到祖宗八代的身份证字号,都要一网打尽。揭露的内容,大幅高于欧美国家至少5倍。
在国外,薄薄一张学经历资料外加联络方式,就可解决简历的内容,国内恐怕会增至5~10页左右。当然,可以了解业者为了精挑人才,希望透彻应征者的「基本性能」;只要应征者提供更多的佐证,就越能够增加老板的议价空间。
但这对应征者而言,反置于资讯不对称、以及程序弱势的状况之下。雇主对求职者的了解,远高于后者对前者的知悉。也难怪年轻人的离职率如此之高,劳动参与率只有可悲的58%;青少年的劳参率更仅有29.36%,远低于欧美与邻国的日本(43%)、香港(43.7%)与新加坡(37.5%)。
为什么?
当然,求职新鲜人眼高手低为一大要素,但哪个国家的年轻人不是如此?除了就职后,与预期有极大落差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雇主资讯不对称之故。很多公司在报纸或求职网上登录的资讯,不是过少,就是沦为广告性质,对求职者于知的需求上,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比方说,如果雇主要求应征者提供过去工作的薪资待遇,为何雇主毋需提供应征职缺前三任的薪资水准与离职原因?不要担心个资啊,反正那些人都已经离开岗位,遮住姓名后,应该可以适时披露。此外,公司也须提供同职缺的现任员工薪资,如果高于求职者的水准,请公司提供具体说明与改善方式。
否则一味要求应征者提供希望待遇,会很不公平,因为缺乏有效的参照标淮。新鲜人通常低估自己的市场价值。 如果雇主能够揭露职缺的前任薪资水淮,会比较贴切这份工作的应有报酬。毕竟,这是前任员工的实际薪资,而非PTT上问来的。
这只是一个例子,可提供的资讯当然不只这些。比方说公司离职率为多少,原因为何?公司是否有重大违纪事件?有无重大劳资纠纷?有无员工投诉或是职业伤害事件?多少人拿22k?管理阶级的待遇又是多少?劳资收入差的倍数是多少?公司为何那么没竞争力?员工抱怨公司的前10大原因为何?公司做何改进?公司的实际薪资调幅为多少?福利又包括什么?以及年终行情等等。
实际内容不难想像,但困难的地方在于,这些资讯缺乏公权力的伸张,不容易被揭露。社会该问,为何应征者要向资方提供内容繁多的简历,而公司只有提供网页?许多公司连网站都没有,能够获得的讯息,只剩偏向资方招募的制式内容。 有求职经验的人都了解,这里的资料,除了地址有用外,其他多半是文宣。
因此,建议立法,制定一套公司版的简历表,供求职者参考。内容包括上述事项,且强制规定企业必须于网路上,提供求职者与离职者的回馈。在这个回馈表上,有求职、或挂冠而去的前员工,评价公司优缺点的纪录,且资料「不可」删除!否则会有法律责任。
既然这些人不会于公司任职,所表达的意见较为公允客观。参照资讯的求职者也会了解,纪录的内容因属合作失败的案例,心理应该也会有数,不能全信,只能当作参考。但我直觉认为,有了这些资料后,会节省求职者一半的「梦醒时分」。
此外,面试过度单向化,进行的方式均为公司问、应征者答。虽然许多公司也会机械式的丢个:「请问您有什么问题?」但多数求职者碍于「礼貌」、「装乖」、「低调」、「听话」,多半会直接说没有。
但这对新鲜人十分不公平,因为劳动是双向合约;既然是面试,为何员工不能对企业发出刁钻的问题?建议劳动部可印制一套「员工必问、企业必答」的提问清单。政府负责编撰,其中包括20个求职者必问的题目,当事人可自行挑5个询问业主。
内容可包括公司愿景为何?为何开店那么久还没达到?公司员工开不开心?管理阶层又做了什么?公司加班状态为何?有无支付加班费?倘若无,公司是否了解已触法?公司对责任制的看法为何?有多少职缺属责任制?教育训练是否耽搁员工下班时间,是否支付劳动法规定的补偿等等。
为了鼓励求职者发问的时间,不致成为制式化的歌功颂德,或流于形式,对话内容必须全程录音,制作成电子档存查。各地方劳工局将不时抽查,检验公司是否照办。
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成为惯例。我了解实施如此龟毛的面试内容,会让老板气得跳脚。很多惯老板甚至会抱怨浪费资源,毫无效益等等。这也无妨,因为制定如此冗长的面试内容,目的是在挫老板的锐气,让他们了解,劳资合约跟公司生财的契约有同等的价值,不能等闲视之。
尤其是「面试」二字,英文为interview,翻成上对下、长官对下属的测试是不正确的,应该解读为「互相了解」,因为inter是相互的意思,view则是「看看对方」,不是考试,所以interview不是face-to-face examination。
如果求职者能够与企业交手的第一步,就稳操胜算,后续的薪资议价就会有更好的起跑点。这比员工拿着22k,笨笨的进入公司后,恭恭敬敬等年终与加薪来的有效。一个好的起薪条件,无法靠政府硬性规定基本工资,或是老板每年找到佛心来实现。
而是靠着充满信心,与企业站在同一个天平上议价。但充分的资讯是关键,犹如《孙子兵法》所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依照目前的面试内容与不对称的简历表而视,求职者对企业是,「半知己不知彼,22K苦缠身」!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