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品牌过于仰赖SOP 来训练员工,只要顾客一进门,员工下意识地立即喊出「您好, 欢迎光临」、「第二杯饮料半价」, 一天讲个几百次下来, 几乎变成一种机械式反应。

因人制宜的第一线互动
在一个已经高度「标淮化」的行业, 却还能凸显有人味、有温度的「差异化」, 正是服务的精髓。
生活中少了商店恐怕是件很痛苦的事。不管是喝咖啡、买便当、取票、缴费,每个人每天几乎都会进去一、两次。最近,商店的新功能, 甚至延伸到当起临时办公室和托儿所,业务员谈生意、小孩下课后等妈妈,什么五花八门的事情,都可能在商店发生。
大家对商店提供的服务和便利性,慢慢觉得司空见惯、理所当然。一方面是出入太频繁,每次不会有过多期待;另方面是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也不认为需要具备什么差异性。
某个角度看,我认为这和商店品牌过于仰赖SOP 来训练员工,亦不无关联。只要顾客一进门,员工下意识地立即喊出「您好, 欢迎光临」、「第二杯饮料半价」, 一天讲个几百次下来, 几乎变成一种机械式反应,对服务和被服务的双方来说, 当中关于「人」的相互触动和化学反应, 连带都变得愈来愈淡、愈来愈小。
最厉害的服务= 标淮化+差异化
不过,我在服务业工作,始终觉得「人」才是服务的本体。
有时受邀去为超商主管上课,常会忍不住建议他们:不要再要求店员不断重复「欢迎光临」或其他促销口号,毕竟连我在旁边看,都为他们感到疲劳。只是,我显然没有发挥太大的说服效果,因为这仍然是目前大多数超商品牌沿 用的服务模式。
幸运的是,在这个已经过分标淮化的领域中, 我却发现了一个「差异化」的例外,而且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在我的工作地点附近,有家特别的7-ELEVEn ,每次踏进去, 听到的不是千篇一律「欢迎光临」, 而是依时间不同, 会有亲切的「早安」、「午安」、「晚安」问候。由于我经常在博客来网路书店订书,刚开始去取书,还需要报上姓名;但后来只要一说「我来拿书」,店员马上回应:「我知道了」。这个互动流程一直不断「进化」,现在我进店裡,常常是直接先去选我要的东西,等拿到柜台结帐时,博客来的书也已经一併放在面前。
曾经,我以为是去的次数多了,店员开始记得我的脸。可是神奇的是,我听同事说,有一次请秘书去帮我拿书,店员一看见她,马上回头交代另一位:
「秘书来帮沉先生拿书了。」也有同事习惯去买某一个口味的咖啡牛奶,有时刚去还没开口,店员就告诉他:「最近你喜欢的咖啡牛奶在打折,要不要先帮你结帐留着, 你再每天慢慢来拿?」或是本来固定买拿铁的同事,某天想换口味改点卡布奇诺,店员狐疑地反问:「不是都喝拿铁吗?」
显然, 这种「客制化」的服务不是只针对我一个人, 而是他们能普遍地观 察、记忆,甚至进一步确认顾客个别的需求。
由于店面位居进入风景区的要道,我也注意到,不同族群 在店里会展开不同的对话。游客会听到「你从哪里来玩? 第一次来吗?」换作学生则常是「下课啦?」若是附近居民,还会跟店员闲聊起家常。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