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懂呢?」「怎么这么差呢?」很习惯用这种话指责员工,但用同一种标淮要求所有人并不是好方法,反过来说,员工也可能认为老板「很不会教」啊。

※ 与其让每个人的缺点都变成零,平均培养人才,不如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优点。
教一个道理,有人马上可以举一反三,但也有人是一知半解。
如果斥责了一下:「这样不行吧!」有人会一派轻松地说:「好~下次会注意。」不过也有人会非常沮丧,隔天就请假了。
虽然会让人觉得「为什么不懂呢?!」「怎么会这么弱呢?!」不过这时我们正是用自己的标淮在看别人。
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感受性也不同,所以对方或许会认为「你很不会教」或是「不用说得那么难听吧」。
指导部属时,并不是要分出某方「对或错」,必须以能让部属发挥最大动力及能力,让团队能展现出最大的成果为主轴,去指导部属。
如果不管对谁都是用同样的方法教,「希望大家都用这一套学」的话,理所当然是收不到效果的。
此外,理解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也会影响到如何整合团队。
以前我曾经重用过一个很好沟通、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想法、和我很像的部属。
因为很容易就想得到对方的想法,可以预测她会有什么样的判断、会採取什么行动,所以很好相处,也很容易就可以处理掉眼前的工作。
可是,正因为她和我很像,我们很清楚对方会做什么,所以双方都会认为「对方会帮我做,那我就不用做了」,而依赖对方,就会出现一些双方都没注意到的事情,或是疏于确认。
有次我同时有两位「进攻型」的女性部属,她们和我的个性类似,对任何事都积极行动。
刚开始大家很和谐地配合,不过渐渐地,竞争心就出现了,也会互相反对、互扯后腿,因为当时还年轻,所以大家都变得非常情绪化,稍微一点疏失或问题引发人际关系的摩擦时,就会互相指责,变成很险峻的气氛,精力都消耗在内斗,终于有一个人离职了。
即使是好人才,只要个性不合,人际关系里就会起奇怪的「化学反应」。
我那时很懊恼她明明是位很有干劲及能力的人才,却流失了。
接下来我找的人是个「守成型」,她做事缓慢,不大在工作上出风头也不大发言,不过她会默默做一些别人没注意到的事。刚开始,不管我说什么,她都没什么反应,我也很疑惑「她到底懂不懂啊?!」不过等她习惯工作后,就会按照她的方式做,团队陷入尴尬气氛时,她也会帮忙缓和,变成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而且,和有两个「进攻型」的部属比起来,「一攻一守」也比较稳定,可以做出工作成果。
打个比方,以前就很像是在一个棒球队里,有两个人可以打第四棒,可是守备处于筛子充满洞的状态,只要胜负风向开始变,就会变得七零八落,一副快要落败的状态。
一个团队里,必须要有「进攻型」和「守成型」的人才,大家发挥自己的优点(长处),互补缺点(短处),这样才可以预防纷争,大家也可以一边成长,且做出的成果会超出单纯集结每个人能力的总和。
与其让每个人的缺点都变成零,平均培养人才,不如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优点,这样对个人也好,对公司也好,才可以发挥最大的能力。
曾有一位社长说过:「只要每个员工都绽放光彩的话,公司就会赚钱。」
也就是说,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尽情发挥能力=绽放光彩」的话,团队、公司就可以靠强大精力为社会提供贡献,也可以获得极大利益。为了让个人绽放光彩,领导人必须为每个部属想到「要怎么教育他」「要交代什么工作给他做」「要打造怎么样的环境」「要给他多少报酬(包含赞赏与感谢)」等,要想到所有的方法。
领导人了解每个部属不同的个性,并加以指导,可以让团队发挥出最佳的成果。
不管是多么有能力的人才,也有可能会因为人际关系和任务而让能力无法发挥。
必须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决定整个团队要怎么组成,以及决定谁负责教育训练、用什么指导方式。
有位领导人为了提高士气,让男性员工与女性员工竞争,看谁比较快升职,女性员工受不了男性员工露骨的嫉妒,而决定「我不要升职了」,就放弃了。
另外还有另一位领导人,让一个被认为没用的新进员工担任新的企划负责人,调他去分公司,结果他成长神速后,光彩地回到公司。
人和人之间会起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在管理一个组织时,随时都需要想像力想像一下这个问题。
一个团队里有各式各样不同的人才,就表示那个团队很灵活,正因为有多种看法、多种想法、多种能力,才可以做出多彩丰富的工作。为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领导人需要灵活因应每个部属的个性,在精神层面、身体层面、工作的进行方式、成长速度等,给予不同的指导。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