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朋友会来找我问问题,无论是网聚时、版上发问、甚至平常都会碰到。不过我发现,很多朋友虽然心里很困扰,但其实不太知道该如何提问。

很多时候,问题听了半天我听不懂。 不然就是问题的广度太大、发散到让人不知道如何回答。 再不然,也有些问题提的不太负责任,让我这个被问的人不禁有股冲动想反问:「到底这是你的人生还是我的人生啊?」 :P
但我也理解,大部分人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单纯他们就没想这么多(我猜,一般会习惯想很多的人,可能根本也不会碰到需要来问问题的状况)。 所以我想,或许该帮大家整理一下「如何问问题这件事」。
虽然这题目讲起来似乎有些好笑,但其实是很严肃的一件事。 因为你明明找到一个可以帮你解决问题的人,可是若因问错问题而得到错误答案,那不是很冤枉吗? 这不单是在版上咨询失恋、追求、或是职业规划方向是这样,哪天你找个律师或会计师咨询,或是专案工作上找我们咨询时也该是如此。
因为如果你的问题能在提出前先考虑到下面内容,专家也好顾问也好,就比较能具体的帮助到你。 但若缺乏这些重点,那你往往只能得到一个空泛的答案。 专家给你空泛答案不是因为专家不专业,而常常是你一开始没把自己功课先做好的缘故!
所以,下次要提问时,请把握下面五大重点。
1. 背景故事提供清楚
提问题的第一个功课,是该把问题的「背景缘由」交代清楚。
不然每次搞得我好像刑警问案一样。 明明是对方找我咨询,可是怎么是我一直在提问。 「所以你为何想XXX」、「那你没有OOOO吗?」、「AA方案我觉得很好啊,为何你不考虑呢?」 非要我问一句才讲一点。 很多人还常常等到我问了后才说,「喔,我怎么会知道你需要这些信息。」 脾气心情好时,我还能慢慢帮忙挖掘;有时候没耐心时,讲半天都鸡同鸭讲,那就只好爱莫能助了。
所以呢,想问工作的,该先讲讲自己的经历,以及想走的方向。 问感情的,则该先讲讲你与对方的现况,以及碰到了甚么问题,又为何需要别人的看法。 问专案议题的,则该讲讲你现有组织的现况,又遭遇了甚么问题,大家打算做甚么调整、以及为何打算这样调整。 这些所谓背景故事越齐全,别人才有分析的基础。
但背景故事该有甚么呢? 也就是五W一H。
- What : 到底是发生了甚么事情? (比方说,女朋友变心了。)
- Who : 这事情关联的人有哪些。 (比方说,你自己、女朋友、变心的对象。)
- Where : 地点关联议题。 (比方说,她去南部上大学后认识新男人。)
- When : 时间相关议题。 (比方说,她去了三个月了。)
- How : 如何发生。 (比方说,认识了班上的同学。 对她很好、很照顾、常带她出去玩。)
- Why : 发生的原因。 (她觉得这男人可以陪她更多时间,也比自己更体贴。 以及女友为何觉得你不体贴。 最好还有些例子。)
这些越充分,别人才越知道你陷入甚么状况中,并更具体的跟你讨论。
2. 自己要先想一下自己要什么,这是别人无法帮你判断的
虽然遭遇困扰了,但也先别着急,提问前请最少要想想「自己到底想要甚么」。 以女友有新欢的例子为例,如果只是提问说「我的女友有新欢了,我该怎么办?」就会是个极度差劲的笨问题。
因为你该怎么办,完全取决于你要甚么。
你要抢回来,有抢回来的作法。
你要彻底死心忘记她,有治疗失恋的作法。
你要报复,当然也有报复的做法。
你要赶快认识新女友,也不是不行。
我或许可以帮你判断「某个选择对应到你想要的目标是否有足够的胜率」,但我不可能告诉你该如何过自己的人生。
所以提问之前,请先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甚么。
3. 不要问主观判断很重的问题,除非你只是想聊天与抱怨
有朋友会来问,「念专案管理好不好?」、「去考PMP好不好?」、「读会计好吗?」、「我该去美国工作吗?」、「我前男友说要跟我复合,我该答应吗?」 这些都是每次碰到就让人生气的问题。
不是我不知道答案,而是这些问题一方面跟你的长期目标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涉及你所在的环境、习惯、兴趣、需求、工作内容、与自我内心渴望的关联。
我觉得好的,不表示就适合你。 我喜欢专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不表示你也会喜欢。 我觉得证照没加分,但对你所处的情境而言搞不好会很关键。 我觉得你的那段感情完全不值得留恋,可是搞不好你其实想尽力挽回到最后。 所以少去问别人「觉得」如何,因为通常我的价值观不是你真想知道的。 很可能我批评了半天,你还是走自己的路。 既然如此,又何必要问呢?
4. 不要让问题过度开放,列出「选项」才能听到客观分析。
但要怎么提出客观问题呢? 就是自己先判断一下你的情境,并选择几个你自己可以接受的选项。 这样帮你分析的人,不管建议你走哪条路,你都能坚持下去。
比方说,「我是XX产业的,我有三年工作经验。 目前是当程式设计师,但我将来想成为一个管理阶层,你觉得我该去念专案管理或是MBA?」
这样的提问就还不错。 一来有简单的交代自己的背景,也提了自己的目标,更好的是,提问者列出了两个自己想要的路。 我们就比较知道如何帮你了。
另一个人的问法可能是:「我是XX产业的,我有三年工作经验。 目前是在OO公司当程式设计师,但我将来想找一个更有前景(钱景)的工作,你觉得我现在该先去考PMP或是考Oracle DBA?」
你看,这问题所传递的价值观与方向就与前者完全不一样。 那我们也就知道你重视以及考量的思维是什么(很明显跟前者不同。 前面那位想进入管理阶层,后者则更重视赚钱)。
而且当你选项列清楚,我就不会建议你去做些你可能根本不想走的路线,比方说去当业务或是卖鸡排。 因为这些虽然可能会赚钱,可是若这些选项跟你个性、背景、喜好、经验差距很大,你根本不会接受。
但若你自己先具体化几个选项,那大家就能针对各路径的利弊得失讨论。 可以避免双方花很多时间绕圈圈 – 建议你一堆可能有钱景的工作,结果你都不喜欢,最后只觉得建议空泛没用。
5. 问题讨论要自行收敛
这点主要是写给版上的读者看的(笑)。 这里很多常来的网友都很热情,会给提问者很多想法与建议。 提问的人,最好能定期回来继续补充想法,大家才知道你有否听懂,是否还需要多补充甚么资讯。 若没有持续回来补充想法,很可能聊一聊话题就发散了。 而且问了问题就不理了,实在也很失礼啊。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