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栽培两个儿子到美国读书,为了让孩子专心拿博士,没让孩子打工,全额负担,六年花掉一千两百万元积蓄。然而,一千两百万换到的竟是如此结果。

去德国参加书展时,碰到一位留学生。她在莱比锡大学(UniversityofLeipzig)就读,二十六岁还在念大二,引起我的好奇。「怎么了?」她说,必须半工半读,所以延长求学时间。几年前,她在读完专后,没考上本科,于是想到德国闯一闯。这个晚上,一场活动结束后,我们俩走在静默的路上,她的故事飘荡在莱比锡的冷空气中。「让我抽一支烟,好吗?」她征询我的同意。到德国后,压力大到不知道人生怎么走下去,她开始抽烟。德文难学、经济有压力,家里无法理解她为何还无法完成学业,她打结了。困顿多年,去年终于解开。她开玩笑说:「谁要是想把孩子送到德国,要三思,除非那孩子不是你生的。」
我看着「莱比锡女孩」,好勇敢啊,一位能独立探索人生的年轻人。是怎么样的父母教育出这样的孩子?可以揪着心让孩子受苦,真不容易。我相信,「不给金钱」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但亦是最难功课。
对比《Smart智富》杂志曾报导过张教授的故事,栽培两个儿子到美国读书,希望以后也能克绍箕裘。为了让孩子专心拿博士,他没让孩子打工,全额负担,六年花掉一千两百万元积蓄。一千两百万换到什么?儿子学成归国后,懒得找工作。张教授透过朋友,想帮孩子在大学里谋职位,儿子竟对老爸吼说:「干嘛工作?你不是留了几间房子给我们,靠租金就可以过活。」
类似故事不少。一对父母苦心栽培儿子,殷殷望子成龙,攒了钱,送他到法国学设计七年,万没想到埋下灾难的种子。学成回国后,拥有国际视野的儿子,每次应聘都无法持久,自认怀才不遇,终日宅在家。快四十岁,才终于稳定。但收入有限,买房、买车,还是跟父母伸手。一旦父母不给,就死缠不已。父母很头痛,儿子都中年,却不成熟如婴儿。养儿如此,唉,不难了解这对父母多年来的痛。
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想工作,究竟是谁造就「啃老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NEET)?答案再清楚不已,但多数当事人不自觉。统计显示,对于孩子赖在家的原因,将近一半的父母归咎于大环境不好找工作,只有四分之一的父母认为是因为自己太宠小孩。一旦碰到这种情况,只有二四.一%的父母能採取「一毛都不给」态度,逼孩子独立。因为纵容,啃老族在许多现代父母「默许下」逐渐、逐渐壮大,终于演变成不可收拾的一枚枚家庭地雷。
没有父母想要「啃老族孩子」,这是残忍的晚年。然而,问题出在,现代父母急于给孩子飞黄腾达的翅膀,却忘了教育:先站起来,以为「站起来」是本能。哎呀,千错万错莫过此。或许,当你知道,在有多少「啃老族」时,会重新审视「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并不在送他们去遥远天边」。如果你还来得及,请绑住自己的手,让他们跌一下跤,没关系。孩子才是他们自己航程的驾驶。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