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关将近、尾牙季到来时,无疑的,就是公司与公司间,产业与产业间的一场年度经营成绩展现的PK赛。

员工才来两周,竟抽到最大奖?
工作二十三年,亲自参加过五十场以上的大小尾牙,无论是担任主持人或是在台下看表演,每一年的尾牙都有不同的体验,但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总是每年最大奖的抽奖时刻。 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年在我曾经服务过的公司尾牙时,有位才来两周的同仁抽到最大奖,记忆中特奖是价值几万的加拿大来回机票及旅游券,这好运羡煞所有人。于是隔年就将抽特奖资格,修改为到职半年以上的员工!
然而最让我深刻记忆的不是这位新同事,而是那一年公司的离职率特别高。
办公室的同事,几乎换了三分之一,不会走的员工还是占着位置。容易离职的位置,一年曾换过两、三名员工,职缺时常在内外部招聘管道上看到。于是近几年,我常问我的朋友:「你们公司今年抽到最大奖的员工,到职几年?」用这个指标来观察该公司的离职率与平均服务年资。
大型公司的员工人数众多,样本数多、各种大奖数量也多,用得奖员工的年资来看公司的离职率,其实可以看出些许公司人力状况的端倪。小公司样本少,那就把这指标当作是趣味也无妨吧!
我不否认,抽奖有其运气成分存在,虽然与统计学者期待的样本数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但我这几年对某些公司的粗略观察,其实还满准的。我想特别强调,其实适度的离职率,有助于公司新陈代谢,不见得全然是坏事,但离职率若高到一定程度,恐怕会造成公司相当的打击与负面影响。相反的,公司每年抽到大奖的都是资深员工,离职率偏低,甚至几乎等于零,这样的公司虽然相对稳定,但或许也很难变出新把戏。
前些日子,有某家人力银行公司做的调查指出,因为这一年年终奖金各产业普遍偏低,有意离职的职场工作者也不见得会撑到领完年终奖金才离职。于是,在公司尾牙酒酣耳热之际,若见到邻桌几位完全不认识的同事时,你也不要觉得太意外。
我常说:「一家公司就像一队职棒,如果都是老人就很难夺冠,但都是新人很没经验。若有完整的老中青三代,这种公司……ㄟ,很难出现!」原因很简单,老板不一定会重视人才比例的问题,公司能赚钱就好,管什么人才比例呢?于是卓越的公司与普通的公司,差别就在衔接老中青三代「mentor」制度的导入了。
Mentor是新人的良师益友
Mentor,无论中文说成师徒制、学长制、导师制、辅导员制、训练员制……中文名称千奇百怪,但英文就用mentor这个字。这个字有「导师」、「良师益友」的意涵存在,它与另一个字mental(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是同一个字根系列的字。因此,我对公司导入mentor制度下了一个简单定义:「mentor是要成为新进员工在心理上、或精神上的良师益友,在工作上的教导者,以及成长进步的导师。」通常mentor在公司有三个重要的职责与使命:
1. 传递公司文化与策略目标,当然还肩负日常工作专业技术的教导。
2. 缩短人员的培训时间,减少人员在递补上的「机会成本」,强化该单位的整体战斗力。
3. 减少人才流失,强化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所以囉,一般公司都会以资深员工或是主管来扮演这角色,问题是,担任mentor或训练新人不是人资部的事吗?关我们什么事?我想这就是公司要去形塑与建立文化最困难的地方了。
我一直觉得新人会不会离职,不必一直跟公司扯上关系,既使再烂的公司,也有人做得好好的,再好的公司,也会有适度的人员流动一样,不必太去责怪公司。
会离职的原因新人自己佔百分之五十。他能不能待下去,有一半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忍不下去的,三十岁成家立业后说不定就忍住了;以前会为了钱工作,说不定四十岁以后想法就变了。我倒是一直很正面看待员工离职这件事,因为有一半都跟他个人当时的想法有关。
另外,公司大小环境佔百分之三十,公司若整体环境倾向善待新人,对新人友好,新人留用比例当然高。反之公司大环境与该部门的小环境倾向排挤新人、仇视新人、不理睬新人,新人甚至待不到一周,拍拍屁股走人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最后Mentor指导者占百分之二十,扮演mentor的员工也不用压力太大,就尽量同理心去带领新进员工。试想,自己刚进这公司前三个月的心情是什么?现在的他需要什么?常想这两点,一定可以为新人留用加分不少的。
当然,老板绝对不会把新人,交给一个看起来比新人还笨的资深员工带。所以囉,带新人就是获得老板肯定的第一步。不要说自己没时间,试试看,一定可以做得还不错的。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