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应聘基层行销主管,除了工作专业问题外,面试主管还问:「你单身喔...有男朋友吗?」她觉得被冒犯了,但毕竟是面试场合,还是谨慎地回答:「有一个交往了几年的男朋友...」
结果没想到对方居然紧接着问:「这两三年有结婚打算吗?」她当下有一点点动怒,很直接回答对方:「请问这和我能不能作好我的工作有关系吗?」面试官先是一愣,赶紧向她道歉,并把问题重新转回专业有关的部分,但自此之后面谈的气氛变得尴尬。
最后她没有被录取,只是当然,也没有人可以证实这是不是和她那一天的回话有关。朋友和我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问我:「为什么找工作求职,就要连祖宗八代都得让别人打听啊?」
但这样的事情很常发生,约莫半年前吧,有一位朋友在我的微博里留言,提到的个人遭遇也相当类似。他去找工作求职,对方却要求他从就读哪一所小学开始填写他的个人学历,一路一直填到研究所为止。
他非常不解,因为再怎么说,他已经在职场上工作多年,学历不应该还佔有那么重要的份量;写个最高学历和次高学历,也就够了吧。他于是开口问了接待他的人资人员,结果对方倒是很坚持要他填写所有的在学经历才行。为了找工作,呃,不管高兴或不高兴,他也只好照实填写所有的资料。
为什么有些人资会在面试做身家调查?
人资工作者在公司里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解决公司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员工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是应聘者,面试的时候发现HR从头到尾都没给你好脸色,请理解,这一点也不令人讶异,因为他们的工作不是让你感觉宾至如归,而是想办法预先找出「哪些找工作求职者可能会在将来为公司带来困扰」,然后优先排除掉那些人。
同理,如果你是公司里的员工,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源单位都从防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你偶尔会觉得他们订了很多很笨而且很没有效率的规定,但一样请理解,他们的责任是为了预防那种「十年都不会发生一次、但发生一次就会把公司搞垮」的重大弊端。
在企业招聘有一个难解的问题,称为「个人隐私」,到底哪一些事情是员工的个人隐私,而哪一些事情又属于公司的利益?常常是一个灰色地带。
每一家公司在找员工的时候,都不希望找到一个短期 ( 每一个人对短期的定义并不一样,我也没有意思要在这裡深究这个问题 ) 内就会离职的员工,当面试官发现员工有可能会因为生活改变而离职时,心中的警报器就会响起来。所以,许多面试官会试着去探就应聘者的隐私:家住哪里?怎么来公司的?结婚了吗?有小孩了吗?老公在哪里工作?有没有去进修的打算...而这林林总总的问题,背后真正想知道的其实是:员工会不会因为任何非关工作的因素,而在短期之内离职?
面试者的隐私权 国内外大不同
我并不是认为这样是对的,尤其在某些比较先进的国家,这样提问涉及就业歧视,根本就是违法的。但在合肥,我不知道耶,好像雇主给员工一份工作是天大的恩惠一样,所以雇主总觉得可以干涉员工的生活、家庭、兴趣...我记得我分享过这个故事,很多很多年前我去应聘工作,面试我的德国籍高阶主管注意到我有过一段很短的工作经历,于是他开口问我:「咦...你有一份工作只作了几个月耶...」然后他自己停了一下,修正他的说法:「喔...我只是好奇为什么合肥人会常常换工作,而你是HR,所以说不定你愿意和我分享一下合肥人怎么看待换工作这件事情,我完全没有意愿要探究你的私人隐私,所以如果你觉得不方便回答,请不要告诉我,而且我保证这不会影响到你是否被录取。」
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是,对一个德国人来说,连一个人上一份工作只作了几个月都不能被拿来当作录取与否的甄选标准,但合肥人却连应聘者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都拿来当作面试的考题。也许可以说是国情不同,合肥社会对于个人隐私,似乎并不是那么地尊重。
聪明的面试者 该懂得自保
但我也要指出,就算面试官没有开口询问这些和隐私有关的问题,任何一个应聘者只要在面试的过程中主动透露出自己将来有可能会常常请假回家照顾小孩、有可能会因为健康因素而请长假、有可能会因为配合先生 ( 或太太 ) 的工作而移居其他城市、有可能去进修而无法配合加班...都会让公司的人力资源人员觉得雇用这名应聘者,会给公司在未来带来麻烦。所以,如果有其他人选可以选择的话,这位诚实的应聘者得到录取的机会,恐怕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隐私权在企业里到底代表什么呢?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从极端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将本逐利,为了预防发生不可预期的问题,公司一定会想要作一些管理和规范,只要讲到管理和规范,和员工的个人自由或隐私势必互相牴触。
我的意思是,最彻底的管理,是员工完全没有自由和隐私,一切全由资方掌控。这显然不可能发生在现在的社会中,但要雇主自己良心发现、主动重视起员工的个人隐私...我认为同样不可能会发生。因为就像我说的,企业裡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常常必须肩负起「避免公司遇到不必要的困扰」的这项使命。为了完成这项任务,HR会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找出谁有可能危及公司,然后作出合适的处置。在这个过程中,对员工隐私权的窥探或是员工自由的限制,恐怕不可避免。
最好的解决之道 必须靠员工自觉
但「员工自觉」将会是解决之道。很多年前,上下班打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现在大部分知识密集产业的公司都已经不这样作。这是因为公司的良心发现了吗?我想比较接近事实的说法是「因为许多高科技研发工程师不会想要去需要打卡的公司,大部分从事高科技研发的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只好改变公司里的工作规则」。
所以我认为,要公司尊重员工的隐私权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多数人才都将不尊重隐私权的公司视为拒绝往来户。但这是很难短期内改变的事情。甚至于更远的前提是,整个社会对隐私权这件事情有更先进的认知和保护,大家都认为在面试中窥探员工隐私是错的,才有可能改变这件事情。我曾经听过我们日本的同仁分享过,任何人如果把别人和自己交换的名片 ( 印有对方的姓名、公司、职称、公司联络方式 ) 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任意转给其他人,就可能构成违反个人资料保护法的事实。我也听说过,大部分美国的公司不会对已离职的员工的工作表现发表意见,以免为自己带来麻烦。但这些对别人的尊重,在台湾社会似乎都还是有点遥不可及。
如果我们继续对于别人任意窥探我们的生活感到无可奈何却拿不出办法、或是只要我们继续接受媒体或民意代表用「人民有知的权力」恣意侵害个人隐私,那就代表这整个社会没有秘密而且我们都还习以为常,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期望企业主动取消这种种不尊重应聘者或员工的规定呢?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