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生的公司出了一些状况,我代表资方处理相关的争议,我只能说,如果第一线的调解委员还是以『乔事情』 的态度与做法来处理的话,无疑是提油救火,增加问题。
一个本不是在劳动法令中的问题,却一定要用程序及法律逻辑来框住双方,假如这能解决问题,无疑是上天给的奇迹。我今天以这个个案处理的方式与各位分享,就是要告知各位,自己的权益自己救,如果还是什么都没有准备上场…那只是浪费时间罢了。找工作求职企业招聘等问题我们还是可以提供帮助的。
案件内容:
一位员工长期以来跟部门主管有沟通上的障碍,她的据理力争被当做成找公司麻烦,日积月累下来,她的情绪也间接的发洩在工作上,某天因为身体的状况有异,不能进入较高温度的测试室工作,因此被主管调动部门,并在某间时段被要求较高的工作标准,她因而认定不公平,向主管机关反应,双方进入调解阶段。
一、别妄想调解委员都了解每一行业的工作环境:
这位劳工一开始是找了义务律师来帮忙,但一进到会场就看到律师以不耐烦的语气在教劳工如何陈述意见,开场的十分钟就是鬼打墙…以我个人的认知来说,应该是要在开始调解前就该全部准备齐全,而调解委员只是一直在催促及看时间,所以…各位一定要记得,别肖想调解委员会了解你的背景及工作环境,自己做足准备才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二、了解对方的问题永远比申辩来的重要:
后来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直接花了5分钟将劳工的问题,并全盘说出来让他全部抄下来,当然调解委员会加以阻挡,我只简单说了一句话:「我可以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这样都有利于调解作业的进程,不知这样可以吗?」我这几年处理案件都是用这个逻辑,做对大家有利的事情…很多委员我真的要说,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在处理案子,这也难怪长久 以来都是绩效不彰。
因此我会建议参加调解的朋友们,了解对方的需求永远都是第一优先的原则,不要一直做申办的动作,尤其是资方的角色长久以来都是被敌视的情形下,来是解决问题,绝不要增加问题。
三、所谓的专业,是要用对方听懂的语言来沟通:
议事开始进行之后,才发现劳工只是觉得被部门主管不公平的对待,想要请公司注意这一件事情,但没有去找人资部门反应,只是在打电话咨询的时候,被建议直接申诉…这一种鬼打墙的现象其实早就存在很久了,为什么在电话咨询的时候不能协助劳工了解现况再做建议呢?以现在的氛围来说,劳工不清不楚就申诉,这在公司的立场来看,请问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调解走完之后,员工的情况劳动主管机关有办法处理吗?
因此我觉得不当是企业要加强沟通能力,劳动主管机关长期以来倾向劳工的心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加深劳雇双方的磨擦,因此第二个心法就是在了解对方问题之后,所谓讯息传达上,要用对方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沟通,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四、提出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案,让三方都有得选择:
问题分析到最后,才知道劳工的点在于工作现场没有休息的坐位,她长期下来脚无法久站,因此我才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1 . 调动至较为轻松的部门
2 . 在工作现场增设坐位
3 . 明确订定出部门工作休息时间
最后她选择了第二个方案,我的用意在于不用等调解委员想办法,因为以他们的速度及思维,我个人觉得只会增加冲突,在这种现场之中,尽量让三方的人好做事,因此提出一个以上的方案,有利于大家思考及增加处理问题弹性的方式,这才可以在最短的过程中,达到最大的平衡点。
结语:
当然这个个案也是圆满的解决,但我看到了一直低头用微信的律师、一直语气不耐的调解委员席、一直在状况外的调解委员,如此的心态真的是非常糟糕。
当我送这位劳工朋友出大门的时候,她一直低头道谢,一直以来我处理劳资争议问题都是义务处理,但用资方的角度来协助劳方及劳动主管机关的问题…这种经验还真的是少啊,以此文章提醒各位,对与错那只是认知的不同罢了,如何进行一场有效的调解,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