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还是都在回答同学们的各种职涯问题与选课建议,昨天我提了好几次关于思考2年后简历的议题。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请同学们做「未来简历」,这份简历要大家思考的是3-5年后自己的工作角色。

昨天在聊的时候,我给大家的建议其实就几个:
第一,放眼两年后,你到时会拿什么资历去谈一个比现职高30%以上的薪资?
如果你只是累积了资历,但那些资历对你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没帮助,那就有点可惜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只思考下一份工作,但其实下一份工作应该是为3-5年后的自己而准备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是个专案经理,但你希望自己5年后可以变成产品部门的负责人,那你下一份工作是不是该先找一份产品经理的工作来累积做产品的经验呢?
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跨国企业的销售主管,你在研究过相关职缺后发现语言能力、销售资历、带团队经验的要求都很高,经过评估后你发现自己现在每一项都不满足,那你下一份工作是不是该朝向能培养这些能力的工作岗位上思考呢?
第二,工作几年后很容易落入「重复相同工作」的困境。
也就是说你在做的事情其实你已经很熟练了,差别只在做得快或做得慢,但做好这些事情对你来说挑战很小,不太容易学到新的东西。
举例来说,对很多工程师来说,他虽然参与不同的案子,每个案子做的功能可能都不同,但说白了,使用到的技术栈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有程式的逻辑或流程不同,但处的数据量、架构、複杂性、系统规模等其实没有太多的变化,那成长一定是缓慢的。
我过往从工程师到架构师的过程,其实经历了几个蛮重要的关卡:
第一个关卡是从专案跨入产品,软体的产品化得同时考虑开发、部署、更版、维护与客制化;
第二个关卡是从ERP产品跨入mobile产品,刚好那时候是五大平台并存的年代,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技术跟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将这些mobile概念推到企业端;
第三个关卡是云端运算,我开始从on-premise的产品移转成SaaS服务,一样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云端运算的技术,各种可能的应用场景,当然也免不了得思考商业模式跟成本的议题;
第四个关卡是超级大规模的技术架构重整,一边建立团队、机制、产品,等于是所有业务、技术、产品、维运等问题的大杂烩,但却也是自己做了这么多年技术、产品的总验收。
一定要记得,持续做重复性工作,对能力跟资历的累积都是比较缓慢的,一定要定期思考,现在做的事情,有多少是过往不擅长的。而这些不擅长的项目,应该是着眼于未来期待成为的角色去培养。
不要害怕对未来有所想像,我们不用好高骛远,但一定要认真去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可能是什么。
第三,没想像未来,就不知道现在缺什么
有人常会问我,为什么会投入这么多时间在学习?
当你对未来有想像,对自己的下一步有计划,你就更容易知道自己到底缺了什么,知道自己缺什么,也就比较知道要去学些什么来补强自己。
当你不知道自己缺什么时,很多时候是因为你缺乏对未来的计划;
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没缺时,可能也是因为你缺乏对未来的计划。
思考一下未来简历
下面这几张图就是三月份我给大家做的未来简历。
Part1.做职涯的自我盘点,看看自己主要累积了什么

Part2.思考一下自己3-5年后的角色,然后盘点一下现在的自己距离那个角色还缺了什么

Part3.针对现状与未来角色的落差,思考下一份工作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