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转职地图》的作者是具有20多年国际猎头经验的苏盈如(Sandy Su),她跳脱传统框架在英国进修日文系,再前往日本从事猎头工作,把海外旅居多年以及接触国际人才的丰富经验,精炼成这本专门写给工作者的职涯规划操作手册。

这本书在说什么
这本书有两大看点。首先,Sandy归纳多年来的观察,列举出求职者最该具备的8大软性技能,在每一则转职故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功用。其次,书中展示了32则真人真事的转职案例,范围涵盖海内外许多国家,职业跨界程度更跨到令人难以想像。
前一阵子读完这本书,刚好跟同辈亲戚开启相关话题。在不同的年龄层与行业类别,聊出了许多的想法与火花。年轻该选择安定还是冒险?这么多种职涯道路,究竟该怎么选择?挑选后又如何定下心来专心冲刺?
提供企业最实用的变革工具,用一页表格成功推动企业变革!
面对各式各样、排山倒海而来的职场资讯,不免令人感到压力山大。但这本书就像一张航海图,让求职者自己掌舵,决定前往何处。这篇文章分享我认为这本书最适合的族群,以及我学到的三件事:最重要的软实力、订做职涯地图、保持备战状态。
这本书适合什么族群
25岁才刚踏入社会不久的新人
许多新人对一开始接触的工作感到迷惘,我该先追求安稳吗?还是放手转职闯闯呢?这是我想一直做的事情吗?这本书提醒:「眼光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要有踏出舒适圈的觉悟,书中的各式职涯案例提供了最佳的思考养分。
对海外、跨界工作有所向往的人
书中特别分享日本、英国、中国、欧洲的跨国工作案例,揭露如何适应职场文化到跨界转职的各种心法。从这些故事中,你或许会改变对于跨国工作的旧有憧憬:「许多人自称跨国工作者,其实只是跨出国家的国界,并没有跨出工作的国界。」
30岁左右对职场迷惘的资深老鸟
本书尾声的这句话敲响了我的警钟:「如果隔天起床,发现工作没了,该怎么办?」也值得所有在职场打滚的老鸟深思,自己是否建立了足够的能力、实力,去面对职场中的黑天鹅事件?例如:公司没落或倒闭、中年裁员潮、被AI取代工作…等。
1.最重要的3项软实力
书中的这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企业给的薪水并不值钱,真正有价值的是在职场中磨练出的软性技能。」实在是不能再同意更多,普通调薪一般是平缓的增幅,但提升软实力带来的升迁、转职、跨界整合,才是职涯中最大的增值。
Sandy整理多年的猎头经验,把职场中的「软性技能」条列成以下八项:持续学习、创造力、自发性、领导力、批判思考、问题解决能力、人脉网、狼性。接着列出我认为由内而外,最重要且值得提升的三个软实力:
内部心态:持续学习
这是我认为最该养成的习惯,也是众多转职故事里,共同出现的特质。我最担心听到下属说出:「我做好本分内的事情就好。」随之而来的,大部分是安逸、卸责、不思进取的表现。持续学习新事物、承担舒适圈外的业务,才能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拓展。
局部专精:问题解决能力
在职场中随时提醒自己,是否只提出了「遇到的问题」,却提不出「问题的解法」?观察到问题固然很好,但是对企业主与老板而言,最在乎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成本、时间。强化自己的专业底蕴,成为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职场达人。
外部拓展:人脉网
书中被提及最多次的关键字,非人脉网莫属,尤其是「社交人脉网」和「专业人脉网」这两个元素,贯穿书中几乎每一则转职故事。Sandy分享亲身经验,示范参与各式各样社交活动的所学,又如何拓展与连接到专业领域的人脉网络。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再一次体现了拓展人脉网的最佳示范。
2.量身订做自己的职涯地图
虽然职涯规划没有所谓的正确解答,但Sandy提供了三个具体可执行的方式:
研读公司内部组织图,理解卡位方式与升迁机率:运用书中教学的「公司内部组织图」方式,分析任职公司的各种业务群,瞭解要获得内部晋升,应该横向拓展那些专业?该纵向强化那些专业?埋首苦干的同时也别忘抬起头看一下前方路。
掌握竞争对手动向与国际市场需求,巩固自我优势:重点在于,若观察到业界人士正在纷纷离职或转型,就该注意到大环境有新变迁的警讯。Sandy推荐用国际求职平台LinkedIn,去探索和观察产业人才的动向,也留意是否该拓展新的能力。
反向运用职业性向测验,置入简历与面试作答当中:我也曾经做过许多种性向测验,倒没想过可以反向运用来替履历加分。很喜欢书中这句话:「个人色彩与人格特质是无法被复制的」,了解自己的特质,有利于找到匹配个性的职场环境。
书中分享三个免费的线上版性向测验工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考看看:DISC(中文)、MBTI(中文)、Talent Q(英文)。
3.随时处在最佳备战状态
在阅读书中转职案例的同时,我脑中不停冒出「幸存者偏误」的质疑,这些大部分都是成功的故事,那些失败的例子去哪了?但很快的,这个质疑被我自己理清。我回顾了一些印象深刻的案例,特别去观察他们曾经「失败」的经历,然后看他们「如何克服」。
透过这个回顾,我把主轴拉了回来,重点在于「如何让自己随时处于最佳备战状态」,而非肤浅地想复制别人的成功,或者只想走别人走过的路。机会是提供给准备好的人,努力备战是培养底蕴,成功与否只待机运。没有准备好的人,机会不会找上门。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读到许多跨国、跨界转职的真人真事,可以进一步再发掘,这些故事简单文字的背后,付出的是多少的准备与辛劳。随时保持备战状态,为的就是突破求职的「天花板」,观察市场或者放眼全球市场的需求,让自己成为不被淘汰的人才。
后记:我的实践
我自己读完《2030转职地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地更新自己的LinkedIn个人档案页。说来惭愧,自从好几年前建立帐号之后,在上面更新与维护大概不超过五次。这回运用书中概念,搭配出色的网路范例,把曾经的职涯历程做了一次整理。
第二件事情是,自己着手分析「公司内部组织图」,观察跟自己比较相关、相对遥远的业务领域,所需具备的技能和专业。透过俯瞰的视野,去思考横向发展还缺乏的专业技能,以及纵向发展还缺乏的软实力。
最后,推荐这本书给:迈入职场却茫然迷惘的新人、对跨国跨界工作仍充满向往、想年后转职却举棋不定、感受到中年被淘汰危机的职场朋友们,期许在这片职场汪洋中,助你找到自己的伟大航道。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