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493417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心理

为什么那么多标题党!媒体爱带风向,其实都是这原因

来源:合肥招聘网 时间:2021-01-19 作者:合肥招聘网 浏览量:

小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为什么在这年代,「记者」这份工作如此吃力不讨好呢?媒体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必须将研究结果重新改写成一篇更好的故事,这些诠释根本没有写出正确的研究结果,且这种耸动的标题在研究之中也找不到任何关联性,甚至完全错误,但是它们听起来既有趣又相当吸引人,之后也能引起读者讨论。或许这就是造就社会大众群体愚行的最大祸源。

woman-taking-interview_23-2148524109.jpg

你不可不知的「三人成虎」威力

错误的媒体报导,已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此的谬误广传千里,使大众变得越来越愚笨。而这套机制的运行方式总是相同。

例如:

● 「掌握控球率就是掌握成功的决胜关键。」

● 「化了妆在职场上也一无所获。」

● 「抽烟会变笨。」


有些父母阅读完记者改写的文章后,认为吸烟会使孩子变笨,就直接没收了他们的香烟;而教练开始训练球员的控球率,球赛转播也开始简短告知观众,目前球队的控球率各别是多少。


百年以来的足球比赛从未提过这个比率,多亏媒体的炒作,现在这项数值居然占有了一席之地。若是某支球队输了比赛,记者会针对他们的控球率提出质疑;而若是某方在比赛中落后,只要他们能掌握控球权,就至少不会因为失败而被过度嘲笑。现在吸烟者也受到社会的轻视,老板认为抽烟会影响工作上的判断,开始对所有抽烟的员工提出警告;而相貌美丽的女人,则受到了恶意对待:「反正你也赚不了什么钱,这辈子不可能有办法赢过我们。」


我再举一些有趣的实例来解释:


● 一项研究显示,X 与 Y 两者之间有关联性,例如说,X=薪水,与 Y =是否穿着黑西装来上班。


● 此项研究运用了两种愚蠢又粗略的方式,说明了下列 X 与 Y 的因果关系。「当数值为 X,Y 即成立」或「当数值是 Y,X 即成立。」但这种解释方式基本上是错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不可能全如数学公式般发生─「当○○发生,XX 即成立」。我们的生活无法直接套用僵硬的物理学定律来概括整件事的脉络。而最笨说明听起来就像:「有钱人都比较喜欢穿黑西装。」或是,「如果穿上黑西装,我们的财产就会逐日增加。」上述两句陈述当然都不正确!


● 记者运用了这种去脉络化的愚蠢方式,为报导下了一个能引起大众关注的耸动标题。例如:「穿黑衣就能加薪。」


● 现今,在新闻媒体上─正如我们平常所见─已经开始热烈讨论着所谓的「研究结果」。虽然某些有知识的人,在得到资讯后,即会开始分析与讨论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媒体所带出的风向,仍存在于大众的集体意识中:「如果想赚钱,穿黑色的衣服也不无道理。」


● 结论:去年,我替一间大型保险公司的管理者们进行演讲。那时,我穿着深蓝色的西装。我走上台,看向听众群:发现自己似乎穿得太过随便了。400 人之中,大约只有 10 位不是穿黑衣。所以呢?他们薪水比其他人都还要低吗?还是他们没有看到那项研究?或是他们想与其他人发生冲突?当时在场的听众,只有某些最高位阶的主管没有打领带,或许这种的特例就是权力的象征。


大众喜欢简单又耸动的因果论

在这里做个简单的总结:如果 X 与 Y 之间有所关联,就必须先仔细思考所有的解释,以及背后可能的脉络。许多人通常不会采用这种作法,他们比较偏好自行想出一些较活泼动听的说明,如此一来,就能顺利将资讯散布到各处,甚至引起讨论。一段时间过去后,所有人听到的资讯就会逐渐成为事实。若是资讯在电视节目上备受讨论,情况也会是如此。所有人都想依照简单又愚蠢的公式走:「当○○发生,XX 即成立」。


● 电视看越多,人就越笨(讨论度至 2018 年)。

● 网路用越多,人就越笨(从 2018 年讨论至现在)。

● 使用平板电脑的长者,能够获得心灵上的健康。

● 暴力电玩会使人产生暴力行为。

● 持有武器不仅对猎人与运动员相当重要,对所有人也都是如此。

● 过度富裕使人不快乐。

● 过高的税收将会毁掉一个国家。

● 德国 DM 药妆店的进驻,改善了所有人的生活品质。

● 当公司增加许多营收时,员工同样也感到骄傲。

● 当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较长,就必须提高节目制作的品质。

● 微信的好友数越多,人就越好相处。

● 企业只要砸钱就会有成果。

● 吃「能多益」能够增加脑力思维。

● 吃「能多益」会伤害身体健康。

● 沙拉摄取量较高的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更高。

● 只要爱你的工作,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 只要老板不在,员工就会把脚翘到桌上。

● 没有外人指点,企业就不可能会成功。


上述荒谬的陈述已经利用这些暗示性的标题,说明了媒体、演说家与游说客之间的联系。他们以愚蠢又简单的方式解释了(其实根本就没有解释)研究中的关联性,不在乎自己的论点是否真正深入了解真相。他们只在乎听众与读者是否能被一条简单的讯息操控,并照着他们的想法去做。利用这种(虚假不实的)因果关系操控或暗示群众,达到愚弄社会、贩售商品、政治操控以及树立敌对与偏见的目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