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其实是以工薪阶层的血,去供养顶层阶级。政府给了财团便宜的地皮、低于成本的工业用电、大量的免税条款、不用罚钱的污染、并以科技替代役提供财团近乎免费的「奴工」。新兴企业要如何和这样的庞然大物竞争?
台湾的经济起飞比中国早了几十年,也更早遭遇到经济发展停滞、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级上升无望的焦虑困境。台湾人可以站在一个过来人的旁观者角度(当然是很无奈的过来人),去看中国今天同样发生的问题,而这其中有些思考也值得我们借镜。
残酷的真相:阶级固化不是「社会病了」,那是人类历史的「常态」
原文作者指出: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私人财富迅速累积后,开始进入经济放缓,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许多人说阶级固化、上升通道关闭是「社会病了」。但残酷的事实是,社会没病,阶级稳定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在历史上,阶级大幅动盪是相对少数的「异态」。这也是为什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会流传千古,因为豪门要流落到底层本就是很稀奇的事情。
无论在东方或西方,在大部分的历史中,阶级都是十分稳定的。在和平年代,底层上升通道并不是没有,但多半是透过顶层阶级精密控制的,譬如用科举考试选拔少量寒族子弟充作底层官僚。
而在过去中国的历史当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一个循环:新的王朝建立,财富土地重新分配,且相对平等;和平时代豪门兼併,平民沦为赤贫农奴,造成起义动盪;新王朝建立,再重新走一次循环。
二战之后的世界,正好就是阶级最动盪、流动最迅速的时代:从社会主义走向自由市场的政策改革红利,战后婴儿潮所涌现的大量「人口红利」,外加技术革新及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给了亚洲年难得一遇的机运,在经济上高歌勐进,也让好一群人发家致富,从底层流动到上流阶级。
在百度百科上有个词条叫作「凤凰男」,借意于鸡窝裡飞出来的金凤凰,指的是那些出身贫寒,辛苦到城市打拼,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男子。
虽然凤凰男在影视节目和舆论裡时常是被取笑的对象。譬如说他们无法适应城市生活、过于吝啬小气、因为来自农村而自卑等等。但公平来说,当凤凰男多到可以成为一个词条、一种刻板印象、一个可以取笑的标籤,其实正代表了有很大数量的贫困青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阶级。这是社会保持很高的向上流动性的缩影。
但这样的快速流动,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已经接近尾声了。
把这个观点放到台湾,其实从经济起飞、台湾钱淹脚目、爱拼才会赢的过去,到起薪 22K、青年失业率达双位数(12%)的现在,同样体现了从阶级动盪到阶级固化的过程。只是因为台湾发展得比较早、市场体量小、饱和速度快,遇到天花板的时间发生更快一些而已。
原文作者指出阶级固化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而顶层阶级之所以是「顶层」,是由于他们掌握了规则的制定权,会竭尽全力地透过「规则」去捍卫自己既有的阶级和利益。因此除非是发生了革命、变动,阶级固化几乎是不可逆的。
城堡裡的人
原文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具象化的方式描绘当今社会。世界是由一个三层的同心圆组成的。最内层的「城堡」裡住着既得利益的顶层阶级;中间层的「外城」住着试图透过学历和知识进入城堡的中产阶级;而最外层的「乡野」住着居于弱势的底层阶级。
顶层阶级在历史上有众多的名字:贵族、豪门、世家、门阀、二代、既得利益团体。无论叫什么,当他们成型之后,首先会搭一座「城堡」。
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止别人再进来,所以先进来的人,会不断增加城牆的高度,以阻碍城外的人挤进来稀释自己的特权:顶层阶级会为自己的子女设置「玻璃地板」,为他们提供顶级教育、社会人脉、企业接班、信託基金、安排就业、创业资金。确保子孙不会跌到底层去。换言之,城堡裡的人会确保城外的人进不来,城内的人不会掉出去。
而城堡满了,大门就会关上。我们这代人刚好就在城堡大门刚关上的时代。
城堡外的人
城堡外的第一群人,就是常常被唬弄是「稳定社会」基石的中产阶级了。中产阶级,或者我们说实际一点,所谓「靠脑力打工」的专业人士。这些人是会计师、投资顾问、律师、医生、教师、工程师。靠着自己的脑力,而不是靠着资本或天生的社会地位获得报酬。
说得残酷一点,「中产阶级」的本质,其实就是城堡裡的人的佣人和随从。他们靠着服务顶层阶级,赚取一份尚算体面的收入,对社会也还有些话语权。
中产阶级是城堡外矮一截的外城,护卫着顶层阶级。中产阶级作为城堡的外城,也有自己的城牆。核心差别在于中产阶级的城牆是专业知识,而顶层阶级的城牆是血缘关係。
将财富和权力留给下一代是人类的本性,而顶层阶级的婚嫁常常是同阶级流动,因此顶层阶级最终往往成为了沾亲带故的小群体。
中产阶级的「专业之牆」比顶层阶级的血缘之牆还要矮得多,所以时不时就有人可以翻进来。而中产阶级往下掉落也比城堡内的人容易得多。
这导致当城堡之门关上时,中产阶级变成非常焦虑、充满不安全感的一群人:挤进城堡裡是千难万难,掉落到乡野却是极为容易发生的事情。
中产与底层的通道一直相当顺畅。通过寒窗苦读,底层成功翻牆成为中产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相信个人奋斗能够改变阶层。但他们或他们的子女要再往上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规则了。
城堡的后门:招安、鸡汤、换血
当然在成熟理性的社会,城堡裡的顶层阶级一定会给城堡开个「后门」,保留小规模的社会流动。这么做有几个原因:
第一:将危险份子吸纳到自己的阵营
在任何社会裡,底层的戾气和绝望都是必然存在的。但底层的戾气需要需要知识分子的引导才会变成火药。看看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虽然被压榨的是底层人民,但跳出来号召革命、运筹帷幄的都是知识分子,而最终分蛋糕的也是这些人。
要适当的宣洩社会底层的戾气,最好的方法就是给点甜头,把潜在威胁弄进城堡裡。
在台湾,国民党当年吸收本地菁英、笼络农渔会等地方桩脚,维繫自己的执政正当性就是这样的哲学使然。
第二:给社会灌鸡汤
说到鸡汤之最,就不得不提美国梦了。真的不得不佩服美国的政客和媒体,不断地给国民洗脑。只要人们相信自己能够靠着能力和才智提昇阶级,无论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只要大家都这么相信,大家都活在这个集体幻梦裡,社会就会是稳定的。
当然,「三分真七分假」,才是顶级鸡汤。所以媒体时不时就要捧出一个美国梦样板大肆宣传。连美国前总统比尔·柯林顿都不断宣传自己是来自阿肯色州的小镇青年,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美国总统。
背后的讯息是: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当上美国总统。你之所以不是,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你信不信不重要,反正有很多人信就好。
第三:给城堡裡的人换换血
顶层阶级需要透过小规模换血的方式,来弥补自身后代太差的情形。城堡内也不是铁板一块,顶层需要引入新居民来保持活力,时不时敲打对手。城堡中的顶层甚至不惜打开向下掉落的通道,来警示城堡内的食物链下游。
台湾的阶级固化和创新阻碍
中国大陆过去的两波「底层造富」活动当中,首先是由于政治改革的政策红利,再来就是近十年的互联网创业风潮。几个脑袋灵光的年轻人外加几台电脑,关在小屋子裡热火朝天的奋斗,就可能给他们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这十年来的互联网时代是创业门槛降低,底层能够逆袭成功的黄金年代。
然而,台湾政府在过去十年中,虽然也不断嚷嚷着要数位革命、要创新创业、要自有品牌、要从製造业转型。然而为什么不管怎么搞,都是失败呢?为什么台湾没有在互联网时代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呢?
部分原因是既得利益的城堡中人会竭尽各种手段去保护自己的利益。譬如说,政府给了半导体大财团便宜的地皮、低于成本的工业用电、大量的免税条款、不用罚钱的污染、并以科技替代役提供财团近乎免费的「奴工」。新兴企业要如何和这样的庞然大物竞争?
台湾其实是以工薪阶层的血,去供养顶层阶级。这种情况下,期待顶层自动自发的革自己的命去推动产业升级,当然是不可能的;同时工薪阶层已经被吸得油尽灯枯,要怎么造反?
其次,还是要提到市场体量的问题。我知道许多网友(包括我)听到「台湾市场体量太小,所以怎样怎样」的言论都很反感,但是市场体量的确会影响到社会流动的容易程度。
小池子的水的确比大湖泊容易变成死水。
以这几年火红的汽车共享来说。行业龙头 Uber 在世界许多大型市场的战争都远远还没有结束,仍然在不断地烧钱抢市佔:Uber 在美国还在跟 Lyft 对掐、在印度跟 Ola 打、在东南亚 Grab 打;在中国和滴滴合併后,还是面对着后起的首汔、易到、神州、一号等对手的攻击。
为什么 Uber 在进入台湾后,基本上没有对手呢?说到底是因为市场体量太少,跟 Uber 打割喉战打赢了也得不到多大利益。当台湾政府出台政策要赶走 Uber 时,Uber 也就乾脆地说走就走了。
许多新科技的诞生,之所以会被称为一种「革命」。是因为这些科技颠覆了原本的规则,为社会系统创造了一定的随机性,给新来者一个可以向上流动的渠道。
然而,当新兴的技术和商业型态出现时,创业家也会考虑打败既有体系要付出多少成本,会得到多少利益。当这笔帐算不过来的时候,创业家也不是傻子。
正是因为台湾体量小,才更需要对新科技新商业模式包持开放态度,减少政府对现有财团的扶持和对市场的干预,让创业家能够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可能性火焰。
我们该怎么办?外面的世界
虽然阶级固化是任何成熟社会的趋势,但是不同地方的阶级流动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是去追逐社会向上涌动的潮流。
这世界上,有的地方已是一滩死水,有些地方却还是快速上升的火箭,只看我们有没有胆识,愿不愿意承担风险去搭乘。二十年前来到大陆经商的台商,就是追逐着这样的机遇,有人乘风而上从底层翻身住进了城堡裡。
今日的世界,也还是有着高速发展中的国家,等待我们去冒险;而即使在同一个地方,也有明星产业和衰退产业之分;在已发展成熟的国家如美国,也还有硅谷这样的地方,孕育着科技创新──每一次的创新,都是打破既有利益的革命,在城牆上打破一个孔给我们鑽。
台湾已经进入停滞甚至衰退期很久了,在假设台湾近期内不会发生革命,不会发生阶级财富重新分配的情况下,阶级壁垒只会越筑越高。如今,去批评顶层阶级是没有用的,去祈祷资本家会善心大发「对员工好」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人类永远会优先捍卫自己的利益。
我们能够做的,说穿了,就是努力去探索与寻找,下一个大门尚未关起的城堡:新的国境、新的思维、新的科技与技术,都好。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