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文科没用,常有网民战文理科就知道;甚至有人说,那些 20 几 K 的大多是「文科受害者」,读理工出身,就算是私立科大的电机系,出来走相关职缺都至少有纯文组 1.5 倍以上的待遇──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我记得 2009 年大学放榜的时候,家中的远房亲戚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听到我考上历史系以后,第一个反应是:「历史系?那以后能当什么?老师吗?那则文有要去读吗?」
当下我是很震惊加上有些愤怒的,我告诉他们,别小看历史,这东西我可是可以读到博士当教授的。高中我就对文科特别有兴趣,历史又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我都把历史课本当小说看,读完各版本以后,还跑去旧书摊买古早的部编版来看。
可惜,我最后不只没有继续攻读到博士,连个历史硕士学位都没有。我后来跑去科技业,现在被知名企业外派当个小主管,带领一个四五人的团队,偶尔在网上写写专栏。很多人感觉我现在的工作似乎跟当年选系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如果重来,我还是会选历史系,而正是因为历史系的人文训练,让我有今天的各种可能。
企业面试官从「战文科」,逐渐理解文科的价值
过去,我曾在专栏中介绍过史考特‧哈特利(Scott Hartley)的《书呆与阿宅》(The Fuzzy and the Techie: Why the Liberal Arts Will Rule the Digital World)一书,当时读的是原文,如今欣见中文译本问世。
哈特立提出的概念很简单,就是在这个 AI、大数据跟区块链等各种高端科技新名词漫天飞舞的智慧时代,人文学科出身的学生更有价值。许多就读文科系的大学生来信向我询问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能时,我都推荐这本书跟其中的概念。
国内很多人都认为,学习文学科是很没有用的,从网上常常有网民战文理科就知道。这可以说是社会普遍的认知了,读理工以后赚的钱比较多,发展比较有可能;甚至有人说,那些 20 几 K 的大多是「文科受害者」,读理工出身,就算是私立科大的电机系,出来走相关职缺都至少有纯文组 1.5 倍以上的待遇──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当年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常常被人资或招募主管「战科系」。
我常常被问:「你是读历史系的,我们公司之前海外派驻干部从来没有用过历史系的人,可以告诉我们非录用你不可的原因吗?」
通常遇到这种问题,我只会用另一个问题回敬:「你知道为什么美国会打输越战吗?」
我提出这个问题反问时,面试官都会愣住,刚好让我继续娓娓道来:「你不知道,这就是你们需要我的原因,因为商业的本质是人,战争也是,美国当年以为用先进的武器跟军队就能获得胜利。他们的战略忽视了越南人民本身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敌人,最后落得狼狈撤离;商业就像战场,想要开拓当地市场,你们需要有懂人文的人。」
后来,我录取了许多家科技业的职缺。而这个概念在西方国家越来越流行,像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常常会在团队中录用人类学、社会学出身的毕业生。
因为不论是科技或商业的本质还是「服务人群」,「人」才是最重要的核心课题。在科技发展快速的当代,人文这样的核心价值反而需要被强调重视。
技术可以轻易被取代,人文思维与精神则不然
前些日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发表了一个实验,他们以社群网站上的负面讨论讯息作为一个 AI 的学习基底,结果导致这个 AI 演化成黑暗版本,比如给他观看一个看起来像树枝上的鸟的图片,他会解读为「一个男人触电而死」。不论输入判别的图片是什么,导出的结果都极端负面。
而苹果公司的执行长库克在 2017 年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致词也提到,他从来不担心人工智慧有天能自我思考,他反而担心的是人会因为科技的发展,失去人类最根本的人文精神、同理心等等。在科技不断野蛮生长的今天,人文是我们在发展上不致失控的根本底线。
同时,人文学科对商业与科技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因为人文科学本质就是在研究「人」,从个人到群体,衍伸出了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学科,这些学科的根本都只是从不同面向探悉「人」是什么、他们在干嘛,而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思维、行为出现。
不论是发展商业还是科技,都是与一群活生生的人应对──这群人变化万千,有着各种的样貌──理解人的过程,不像是研究物理化学,可以直接拆开别人的大脑,或套用公式,研究怎么回事。能解答的,往往不是冷冰冰的数据模型,而是人文科学。
哈特利在本书中就认为,过去独尊理工的思维,在这个时代反而大错特错:随着大数据跟人工智能的发展,科技业的入门门槛逐渐降低,很多技术问题已经不用劳动人来「亲自」解决。
今天想要开展程设专案的人,甚至不需要请一个工程师,一个高中生都可以运用 GitHub 原始码代管公司,以及程式问答网站 Stack Overview,展开程式设计专案。
过去用未来要申请的职业,思考应学习学科的既有思维,是把人塑造成「工具」,但随着数位时代不断发展,拥有技能反而容易被未来科技取代,反而是「问对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而这些必须回到最根本的一个议题,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思维。
哈特利认为:「人文学科教导许多严谨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像是田野调查与访谈,这种方式之于那些理工背景的人,不见得都能运用自如。」他认为,学习技能的本身,远不如有对的思维、找到问题与解答来得重要。
这就是文学科的力量,学习文学科的你,也不该妄自菲薄,反而更需要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