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要创新、要与众不同才是成功者的性格,但这样的人,在职场却往往不受欢迎。

因为个人观察,企业多半不需要努力创新的员工,要的是乖巧听话没有威胁,也就是网路上俗称的「奴性」。
不少企业基层主管的价值观很扭曲,庸才来招聘拼命用,甚至蠢才也肯用,但「会威胁到自己的」人才来求职却不敢用,举个例子:在面试过程中一定有个桥段是自我介绍,自己和周遭许多例子都显示,企业刷掉求职者的顺序跟欧美不一样,从容不迫完全不紧张、穿着光鲜亮丽有自信的先刷掉,再来是刷掉口齿不清的,最后录取看起来讲话支支吾吾堪用的,备取顺序会找口齿不清的来训练,已经具备创意有自信的却完全不会考虑。匪夷所思对不对?这跟欧美企业用人标淮完全相反。
就以我自身经验作为例子,记得几年前刚考到多张金融证照与一些课程进修证明、满怀热忱期待重返金融业,投了很多家金融业简历,求职的是一般人不想做的业务职缺,又在简历上写着希望待遇 30K 到 209K(那是因为人力银行最高只能选 209K 的关系,不然本来还想选无限多),也的确得到了很多业务职缺面试机会。
基本上来说,一个很想要让自己有钱的求职者绝对是老板找业务人才的首选对象,但大家错了,企业基层主管有自己的选法,绝对跟老板要的人不一样。
就这样开始我的面试人生,为了表示对公司的重视,我一向穿正式服装去参加,订作西装、手戴高质感三眼金属手表强调守时、发亮的新皮鞋、衬衫还特别烫过,以为十拿九稳的前往每一家公司,当然结果都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每家面试的第一关都相同,不管有没有自带简历都会叫你当场写,这难不倒任何诚实的人,第二关则会来个小测验,有的公司会用纸本、有的会叫你用电脑。
这要做什么用?别相信真的有分数评分这种事,那只是「最后很好用」的工具。
接下来面试重头戏登场,我去过一对一面试也去过团体面试,先说团体好了,对我来说团体比较有意义,毕竟这样才知道是哪些人来竞争,自我介绍对于受过多年戏剧、电影艺术训练的人再简单不过,我完全没有怯场的问题。
看到那些外表邋遢旧西装、很皱的衬衫、坐在那里一直滑手机、穿牛仔裤就来面试、连一张金融证照都没有、还说进来公司反正公司会培训考照、以及自我介绍不流畅支支吾吾的求职者,我想我应该可以去下一关谈细节了。谁会想到这时候测验的功能登场了,基层主管可以用这个当台阶说测验没过,想当然那是借口,谁去面试真的看过公司的测验怎么评分,还不是对方说了算,那些人很不合理的进了下一关。
没测验的公司直接一对一就简单多了,基层主管没了梯子可用,直接看著简历找缺点,尤其是看到简历证照、进修证明栏写满,里面有一张证基会发的「初任董事监察人研习证明」后就更变本加厉地找借口打发等通知,我很确定我没录取,不是因为能力不好,因为每家基层主管最后都送我到电梯口都说:「你为什么不去别家?」
多年后我参加其中一家公司的股东会,提到这件事,几个小时后接到电话,老板指派那个高阶主管打来问我:「怎么可能不用你,可以告诉我他是谁吗?」如果我真的能力不足,他大可不必打这通电话,毕竟股东会都结束了,何必特地打来说客套话?
基层主管打发优秀人才走的借口很多,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问其中一家未录取原因(当时相信所谓的人力资源专家在节目上或书上说的,打电话回去问知道自己缺点有利未来求职录取机会。)
我因为怕打扰先发 mail 问,上面写如果没有回复,会依照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打手机问最后面试的主管,该主管马上回复否认是他的决定,说有个「人评会」决定人选。
「人评会」?该公司从头到尾都是一对一面试,又不是多个主管面试一个求职者,该组织不就只能用参与面试的主管意见来决定吗?急著否认也掩饰不了最后做决定的事实,人才铁定是聪明人,不会推敲不出来,建议想求职者的人不用打电话回去问了,没人会跟你说真话。
如果有贾伯斯、比尔盖兹、马克·祖克伯这样的人才,若没创投资助他开新创公司,应该早就被逼去职训局领失业补助、借贷摆摊卖鸡排不然活不下去,因为大公司在基层主管那关就会被打发掉了,因为他们没有奴性会很惨,在企管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组织弱化症」,指的是主管不敢用比自己有想法的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创新、产业无法升级,企业就处在这样的危险边缘却不自知。
这样的恶性循环搞得人才出走,不然就是要装笨才找得到工作,学历变得没有用。博士毕业要假装硕士、硕士要假装大学毕业才找得到工作,这是什么扭曲的价值观?
不禁感叹,在职场光鲜亮丽有创意、自信是原罪,奴性才是无敌星星。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