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经济似乎来到这一波智能(AI)与物联网(IoT)创新的新瓶颈或许,企业主可以采取「微创新」策略!

创新,这个词汇一开始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所提出来。
这位经济学家特别重视「创新」对「景气循环」的正负面影响:景气谷底时,企业家除了退出市场,就是要靠创新求生;成功的创新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从而提高景气荣景;但是当创新产业有利可图时,又会吸引竞争者投入,造成过度竞争、利润递减;当有人开始退出市场时,景气又开始下滑了......。
目前,全球经济似乎来到这一波智能(AI)与物联网(IoT)创新的新瓶颈:经济成长动能趋缓,但又似乎不是景气急速下滑的硬着陆。
值此景气上不去、下不来的胶着状态,要期待企业界大胆投资扩张,似乎风险颇高;但要降低生产、毫无作为,好像也等于坐待商机沦丧。
或许,企业主可以采取「微创新」策略:一方面积极引入成熟、普及的创新技术,以提高生产管理效能,二方面善用创新服务平台,以提高对外服务顾客的品质。
之所以称为「微创新」,是因为这不是要求企业当创新的领头羊,而只是善用已经成熟、逐渐普及化的智能工具,比如AI、AIoT、大数据、云端......,适度导入内、外部营运管理,而非大幅改变既有商业模式。
换言之,既有商业模式没有太大的创新变革,所承担的市场不确定风险自然也就不高。但创新营运所带来的效益,却是可以期待与被管理的,且能带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或巩固市场的好处,故堪称为度过景气微寒的一剂大补帖。
因为每间企业的商业模式不同,生产制造商可以侧重提高生产效率来改变经营体质。对贸易商或终端商品服务商来说,则可善加利用数位创新平台来提升顾客满意度。
如果厂商能够双管齐下,当然是最加分。但不管使用何种策略,企业都会适度增加创新投资,这将有助于在内需市场萎缩时,透过企业投资来扩张景气荣景。
如果政府部门能在新年度也加码补助民间的「微创新」投资,甚至带头进行内部管理与对外沟通的「微创新」,相信更能带动相关产业创新与民间活力。
「微创新」不但能有效带动公、私部门投资,还能变革公、私营机构的经营体质,相信远比撒钞票、退税分红给民众去做盲目消费,来得更有经济扩张的乘数效果!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