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刚出社会,立志想完成很多事情,时常焦虑不安,迫切希望可以多学习很多东西。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学会慢下来要比快来得重要;我们不需要走得很快,但是慢慢走,相信我们能走得更稳健、更远。透过此篇文章将提到那些学校没有教事情、主管不会花时间跟你说的职场生存之道。
毕业后读错科系想跨界,没经验怎么办?
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也很向往一份工作,千万不要让过去的经验捆绑着你,应该要做是盘点身边拥有的资源,尽可能靠近、实现它。

假设你今天真的想要做公关,但过去大学学得是电子工程,没有关系!网上很多资料可以学习,先从一些 视频网站的教学影片、网路的文章看起,慢慢延伸到实际操作、或是参加线下实体课程。进一步,更可以去请教在业界工作过朋友或是长辈,尽一切可能地靠近梦想,但不是用嘴巴说来实现愿望。
所以是否为相关背景出身的,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决心、以及愿意为梦想付出的时间,让别人一眼可以看出你的热情、积极心。能力和知识可以培养,但心态难以养大,所以有人常说态度决定你我的高度。
态度的确决定了高度,但当自己觉得不可能,这件事一辈子就都不会成了,唯一的阻碍都一直是「自己」!
以前数学都在及格边缘,考大学时候学测也才五级分,好死不死上大学又选填中经济系,每日痛苦万分读着微积分、而统计常常挂在班上最后面。那时候就发现这一辈子注定跟数学没有缘分,也绝对不可能找跟数据相关、需要耗费脑力的工作。结果说着说着,就跳进精品业在做分析了。
你一定好奇,我是怎么转到数据圈?大概一百个人问我:「当初为什么跳进分析职务?」理由其实很简单,想找到一个跳国家、跳产业都不会侷限太大、又能搭上大数据的浪潮的工作内容,大概会是长什么样子呢?(对,就算发现自己不太行,也想要傲娇尝试看看!)千万不要被过去的经验吓到了。当你经历过不同事情,发现有些事情已经比过去容易学习和突破。
分享一下最近在蓝途零售旁听时,听到很有感触的内容:
老师提到:「大家应该知道海底捞最近推出了无人餐厅,透过机器化的方式来点菜、配菜和送菜。当顾客在等待时候,还可以到游戏间玩游戏。这完全跟过去大家心想海底捞是截然不同,像是甩面团、修剪指甲、按摩等等,服务体验好到不得了,但到底为什么海底捞敢大胆推出新服务?透过这些行为大家猜想海底捞到底要干嘛?让我们一步一步来猜解。」
大家説:「提高食物品质、降低人力成本、节省时间和导致人力市场结构的改变等等…. 」
老师回答:「大家说得都对!其实是为了方便复制到不同国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准备跨界到不同产业。如果思考一下获利模式,即是营收除去掉成本;但如果今天想要扩展到国外(跨境)时候,是否还能找到这样便宜人力呢?当进军欧美市场时候,人力资源就会遇到相当大的挑战!
所以说现在开始尝试以机器人方式操作,若是成功经营起来,将可复制到其他国家。再来透过无人服务,来有目的的搜集资料。过去只能透过人服务,但现在每一笔订单都被清楚记载下来;拥有这些资料后,将可以跨到别处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
为什么提到这点,是因为当初一脚踩进去做「数据分析」,也是希望自己不要有所局限,更理性、有逻辑来观看世界,但最重要一点跟海底捞理念很像,不被现有的框架所限,当没有界线的商业模式,最终还是回归数据概念,未来即为数据,数据创造更多未来。
所以当我决定步出台湾时,且想找到生存下来的机率够高大的工作,大概就是「数据分析」类型。有时候商业模式,也可以借镜来思考自己的人生。想像自己就像一个公司一样,怎么做、怎么推广、怎么经营,都跟商模很像。
补充资料:真正的海底捞「无人餐厅」来了机器人24小时上班!
最近参加 XChange Mentorship 的计划才每个来参加的 Mentee 每个人至少都已经做过 2–3 个 internship 的经验了。大家讲话都很成熟,很有见解、条理分明,我相信这就是他们在社会上真正累积的经验值。
的确大学所念的理论到了出社会得到了实践,才会将过去的所学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理论与务实相融合学问。现在很多工作最需要创意、效率、解决问题的人力、还有对于人的应对进退,这些都与毕业科系没有太多的关联性,而是与我们的性格、态度还有学习能力息息相关。
有 Coach 问到:「为什么想要想要参加这个计划?」
他们回答:「虽然做过很多,但还有点徬徨,希望向更有经验的人学习,降低自己的风险,进而做出更对的选择。」
其实我想说:「其实没有对或错、没有错误就没有成长机会。所以慢慢体会工作、生活,经验累积让我们越站越稳!」
找到职场关键字和定位
个人品牌,还是职场品牌
我深信只要努力地做、专心做,随着时间的累积,就有机会可以得到厚实能力和资产,而我们专心做的这些事情,最终变成我们人生的『关键字』,让我们的定位越加清楚,但别人想到做品牌、文章写作,就会连想到「个人品牌」。
提到「个人品牌」如何建立?或是为什么要建立「个人品牌」?这些问题都不停在我脑中回荡,包括那天 XChange 活动也被问到这题。分享之前曾经跟一位科技业的资深主管聊过「个人品牌」想法。
资深主管问到:「为何做个人品牌?」
我回答:「当初真的无心插柳,没有想太多,想说透过这样方式来分享、纪录自己过去一些经验,或许有天这样的技能会被其他人看见!」
资深主管再提到:「个人品牌可以经营,但是你必须要问自己现在分享内容能不能展现或贯串你现在职场价值、清楚让别人透过你的文章,对你有想法、想要邀请去他们公司工作。
若你未来已经要走创业,走的是你写相关内容,完全可以!但如果不是,还想要在职场打滚一下,可能要好好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目标设立或写的方向对不对!」
听完这席话后,也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内容,如何产出「职场价值」。如果写文是想要被看见,和想要被对的人看见前,是否要先搞清楚做这事情的目标是为什么?
当然不是要每一篇都是提到跟工作相关,跨界东西也值得被记录和分享,只是到了一个阶段后,都要回过头来检视一下,这一段时候累积了什么东西,要如何与工作结合、与未来目标又差距多远,而最后累积了什么标签在身上呢?
想做,就坚持、坚持再坚持
最难的部分在于坚持,但我自己设定另外一个要求就是要写出好品质。第一是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可以将自己与别人的距离在拉开。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过去看了蛮多的文章,有时候都觉得不够客观或者是谈论的面相不够广泛,所以希望透过写作的方式,可以让大家看多更多种可能性。但当然一路走来这样的「坚持」并不容易。
但当你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你愿不愿意放弃你所有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都要试看看。就算你知道这段旅程很艰辛,只要你坚信你在做对的事情,你就应该勇敢地坚持下去。
斜杠人生真的精髓是每个角色都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度、有竞争力,而不只是兴趣广泛或者是兼差赚钱。可以自主选择生活方式和工作的模式无后顾之忧,在不同的身份中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尝试不同的角色,又可以做得很出色。
但要在无后之忧的状况下,用单杠所赚取的资金去支持你想要发展的我斜杠人生。当我们不是汲汲营营为了要赚钱,才能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种类的工作性质。最后找到生命的意义,累积足够的资源过上自己的人生。
三个职场定位方法:
1.先设定目标,然后做就对了:知道自己的目标,才会知道自己能朝什么方向前进。当然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确定性,可以询问长辈或者是有经验的朋友,但一样要设定指标,才不会越听越盲目。所以可以从自己有信心的东西著手,然后做中学,了解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2.每一年,做一至三件重要事情来接近目标:假设是想要成为专栏作家,那么每年至少要撰写多少篇文章,要能持续关注哪些议题,才有会有源源不绝的内容、提出新颖的观点,要多少刻意练习才能走到专栏作家。
3.持续经营五年:三年至五年必然可以累积一些成绩,渐渐在别人的面前展露头角,这时候『关键字』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