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当一个年轻人跑来跟你说:「我想到你们公司工作。」你也觉得这孩子不错,打算要聘他时,你淮备问他什么问题?
招聘时最应该问的两个问题
怎么样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呢?首先从招聘开始。在招聘的时候,当一个年轻人跑来跟你说:「我想到你们公司工作。」你也觉得这孩子不错,打算要聘他时,要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到咱们公司打算做几年?」
他可能有点愣,会说:「我……我打算做一辈子。」凡是打算做一辈子的,你该怎么回答他?
「我们这裡不招要做一辈子的人。」想做一辈子的人是想在这裡干嘛?养老。所以,我们不能招要做一辈子的人。
你要告诉他:「人生很漫长,咱们彼此间也不是很了解,你刚到我们公司来应徵,所以对我们公司的情况也不太清楚,我希望你对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个规画。如果你有一个规画,你觉得最起码能在咱们公司做几年?」让他想想看。
如果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也许会回答:「四年吧!我觉得无论怎么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最起码能够做四年。」
第二个问题更重要,你要接著问他:「四年以后,当你离开咱们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位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四年,他最大的收穫是什么?肯定不会是薪水和奖金。发的那点薪水和奖金早就花光了,那点钱对他来讲只能糊口,绝对不是最大的收穫。他最大的收穫一定是自己的成长──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拥有了更多的经验、拥有了更多的技能、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但是,为什么员工谈起任何事总是说:「这件事有没有钱?有没有加班费或补贴?」过来人都知道,那点钱对一个人来讲并不重要,但是员工却总是盯著那么点儿钱,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他还应该有一个更大的目标。 我有个学弟是麦肯锡的合伙人,他告诉我,麦肯锡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问应聘者这一个问题:「当你离开麦肯锡的时候,下个目标是哪家公司?」凡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人,才会珍惜眼下的工作,并且好好的工作。
「四年以后,当你离开这个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就能够把员工点燃。
你的价值取决于什么?
什么叫作「把员工点燃」?我在樊登读书会讲过一本书,叫《稻盛和夫工作法》(働き方,天下杂志出版),这是一本特别经典的书,作者是日本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日本唯一一位在世的「经营之圣」,他创办了京瓷、日航、第二电电……全都是世界五百大企业。这位老先生七十多岁时患了胃癌,还出来重整日航,把公司做成世界五百大企业,是特别厉害的一个人。
在《稻盛和夫工作法》这本书裡,稻盛和夫把员工分成三类:
第一类叫自燃型,就是自己划个火柴,就能把自己点著了。自燃型的人,不用任何人管他,他自己就会拼命做。
第二类叫点燃型,你给他做做工作、谈谈心,然后划根火柴烧他一下,就能把他点著。
第三类叫阻燃型,你拿火焰喷射器喷他,喷完之后他还是原样,就像陶瓷做的一样。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阻燃型的员工。
我有个朋友在杂志社当编辑,经常跟我抱怨:「你知道吗?我现在练成了一招。」
我说:「什么招?」
他说:「我编辑任何文章,只用三个快速键,就是Ctrl+V、Ctrl+A、Ctrl+X,多一个我都不用。」
我问他:「你干嘛这么挑战自己?」
「我要对得起单位给我的那份钱。因为老板给钱太少,所以我只用Ctrl+V、Ctrl+A、Ctrl+X这三个快速键,就把这份工作应付了。」
我问他:「你这样做,编出来的文章好吗?」
他说当然不好了,只能算勉强可以。
我说:「那你的水淮这几年是进步还是下降了?」
「下降得厉害,我现在出去找工作都找不著。」
「那你何苦呢?你让自己的水淮不断下降,然后整天Ctrl+V、Ctrl+A、Ctrl+X,跟老板这么应付,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身价不断贬值呢?」
你知道他说什么吗?他说:「我有什么办法?谁叫他只给我那么点钱?」
大家明白这个迴圈了吗?因为老板只给这么点钱,所以他只能凑合;他这么凑合,所以老板讨厌他,就给他更少的钱,于是他就倒楣了。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说句实话,到处都是。还有很多人把这叫作「职业」,说:「我这个人是很职业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叫职业吗?这是职业杀手的职业:你想要谁的腿,给我八千人民币;想要谁的命,给我二万人民币。而我们做为一个员工,老板只给我们八千人民币,我们能不能干二万人民币的活?老板给我们二万人民币,我们能不能干十万人民币的活?
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你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道理。但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人,就像我这个朋友一样,本身是很优秀的人,当年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也很好,上了很好的学校,现在会是这样的心态呢?
说到底,中国教育提供的,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全世界的教育流派,不管是蒙特梭利还是萨提尔,核心都是一件事:塑造一个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一个人的自尊是来自内在的,尊严感不是来自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来自跟别人怎么比较,不来自别人怎么对待我,而是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孔子就是这样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行所当行」: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照样对你好,因为对你好是我的需求。
当一个人有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时,他才会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因为别人怎么对他,所以他故意要做那些跟别人对著干的事。而我们的教育从幼稚园开始,就破坏了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我们的做法就是排名,跟别人比:你看他们家怎么样,他的成绩多好;他考了一流大学,你只考了个二流学校。总要找一个对比的对象,所以「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基本上丧失殆尽。
很多人高中毕业的时候都会去烧书,把所有课本、习题、试卷付之一炬,因为他们痛恨学习这件事,他们从学习裡根本找不到原本该有的乐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员工,整天在拿老板怎么对自己,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年以后,当你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问题我问过樊登读书会的所有员工,我相信罗振宇也都问过──因为他是我们的会员,《联盟世代》这本书对他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这孩子想了想,也许会说:「四年以后,当我离开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店长,您觉得行吗?」「很好。那么在这四年裡,我会努力的培养你,尽量让你成为一个店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可能会锻鍊你,可能会安排你出差、参加培训,有时候还要加班,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公司描述得特别好」:
咱们公司的工作其实没有那么累,还有五险一金(编注:中国员工福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咱们公司午餐都可以报帐核销,或者免费的自助餐特别好;咱们公司男女比例适当,你来了还容易找到对象。当你用这种方法吸引员工加入的时候,请问你找来的是一群什么人?他们是衝著北京户口、衝著免费午餐、衝著能找著对象、衝著压力没那么大来的,他们就是来玩的,是来休閒的。
马云讲过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同。他说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对员工坏一点,要告诉他在这公司工作不容易,事情特别难做,有时候还会遇到屈辱,别人会误解你,而且咱们公司加班是常事。但我们要一块儿改变世界,你愿意加入吗?这时候你招来的人,是那群想跟你一块儿改变世界的人,而不是衝著免费午餐来的。
所以,当这员工说他想要成为店长的时候,我们不要那么轻鬆的许诺他:「没问题,我一定让你当店长。」而是应该让他知道:「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会锻鍊你,会给你机会,会让你出差,会让你加班,会让你参加培训,但是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学会一个店长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那么,你要为我做什么?你现在进了这间店,你要帮我把这间店的业绩做起来,你要让这间店的客户服务满意度提高。」
双方达成共识之后,可以签一纸协议。这份协议上记载了员工对公司的承诺,以及公司对员工的承诺。请注意,这份协议并没有法律效力。
为什么要签一份没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呢?这个员工刚开始卯足全力去做,后来有没有可能突然又鬆懈了呢?不可避免。因为很多年轻人就是这样,一旦热情过度,会慢慢的有点走下坡,有点鬆懈,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这时,你如果把这份协议拿出来跟他说:「你看,你当年是跟我怎么承诺的,你对得起我吗?」当你用这份协议威胁他的时候,就把他从主动型人格变成被动型人格。所以,这份协议仅仅是发挥一个作用,那就是「备忘」,咱们俩都记住,咱们彼此间是有承诺的,那么就好好做吧!
当你在这四年间,让这个员工加班、出差、做一些他觉得压力很大的事,他还会觉得你在整他吗?他会不会抱怨?他知道老板是在锻鍊他,在帮助他实现成为一个店长的目标。
如果员工鬆懈了,可以提醒一下:「还记得咱们的目标吗?咱们的目标是要做店长哦,加油!」这样就够了,然后让这员工不断的努力,去把这份工作做好。
这就是联盟的第一步,我们首先得在招聘的时候做好把关,要让员工知道,他来这儿的四年是有目标的。
在这裡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本书,《从管理企业到管理人生的终极MBA》(The Real-Life MBA,商周出版)。这本书裡有很多有用的东西,其中一点我印象特别深,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说:「你一定要对员工要求得够严格。」因为这是对员工负责,员工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有十几个小时是在吃饭、睡觉,所以他一天能够用来投资的时间只有八、九个小时。员工把这八、九个小时投资在你身上,他不是来这儿领薪水的,而是来这儿投资的,他每天把人生的八、九个小时投资给这家公司,所以你要为投资人负责。你要为这员工负责,要让他得到应得的回报。
这观点是不是跟《联盟世代》这本书连起来了?你要让他知道,这四年间,你每天投资八、九个小时在咱们公司,就要有所回报,你的目标要搞清楚。所以当员工找到一个目标,说我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店长的时候,他才不会觉得那些加班是浪费时间。
乔丹和他的老板有没有目标?乔丹说:「我的目标是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老板说:「很好,那这样,你给我得两个总冠军,我培养你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球员。」然后,乔丹就拼命的打球,这个老板就开开心心的捧他,最后大家达成了一个双赢的结局。
这是联盟的第一步。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