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493417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招聘专题

留美博士:我想回家,但在国内,我找不到工作

来源:合肥招聘网 时间:2018-11-01 作者:合肥招聘网 浏览量:

前几天和妈妈讲电话,发现她感冒了,又提到了今年高龄九十岁外婆......我总觉得,如果能够回任教国,可以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但现况,却让我回不去了。

360截图20181101200047900.jpg

读博士班时的某一天,跟朋友约了在中国城吃饭。离开的时候,看到街上插满了中国国旗,想起明天是国庆,脑海中映出了离开前的一个星期,学校教育部的奖学金说明会上的一段发言:


「在 30 年前的,村子里有孩子要上大学,全村的人就会想办法凑钱,希望帮助这个孩子完成梦想。在 30 年后的今天,教育部也秉持同样的精神,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完成学业,就像是妈妈一样,希望帮孩子完成梦想。这笔奖学金没有返国服务的义务,但是希望各位孩子在逐梦的同时,也不要忘自己的家。」 


「商品」般的纽约,贩售外人对美国的想像


带着留学奖学金,我来到纽约,开始了一段博士班的未知旅程。 


纽约是一个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城市:她是美国金融与时尚的中心,也是一座「商业城」,城市的本身,其实就是个最大的商品,贩卖外人对美国的想像。纽约尤其符合亚洲人对于美国的传统期待:多元、开放、自由、机会。


但是在密西根的经验告诉我,这不是美国的全貌,这只是美国人呈现给世界看的一个小视窗。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多元文化不过是在和谐的表象下,大家各自过各自的生活,偶尔尝试依附主流价值,人们因相同的宗教或文化而聚集在一起;却也据此区分你我。比如,尽管多数美国人都信仰上帝,但白人去白人的教会、黑人去黑人的教会、亚洲人去亚洲人的教会,彼此毫无交集。


从宗教中我也看见:人把命运的不可知交付给上帝,却未料比命运更难掌握的,其实是人心。纽约的迷人之处,不在于她的优雅浪漫,或是纸醉金迷,而在于她对人性的真实刻画。 


从留学到就业:一段摸黑竞走的旅程


博士班的那几年,像是一个在黑暗的隧道中前行的过程。路途上,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只能摸黑前进,有时候试图着捉住些什么,可能是宗教,可能是来自家乡的同路人,只希望能够走得顺一点,不要走到岔路,但大多数都会徒劳无功。


渐渐地,我发现:那些沿路上可以依循攀缘的石头或是绳索,会在某一点消失,大多无法引领你走到终点。原本和你一起走进隧道的伙伴,也会一个一个消失,你发现身边的人越来少,你所面临的不只是体力上的劳累,更多的,是与心理的恐惧和未知奋战。这是一场耐力与毅力的漫夜竞走。


好不容易隐约看到隧道口的曙光,又开始得为找工作的问题而烦恼。超过四十个音讯全无的教职申请,还有失败后的沮丧,有时候会不小心浇熄原有的热情。 面对全球高教市场的饱和,我常常形容自己是在钢索上行走的博士,因为一步没站稳,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后来我开始了解,其实找工作,不是要告诉别人自己是最闪亮的学术之星,而是展现出自己是最适合而且最有热情的人选。每个学校要找的都是不一样的人:研究型大学重视学术发表,而教学型大学看重教学经验。 


由于我一直把目标放在我认为是蓝海的教学型大学,在念博士班的期间,我系统性地每个学期都跟学校申请教不同的大学部课程,从基础中文、通识课的认识语言、选修课语言与文化,一直到人类系必修的美国方言。终于在博士班毕业的前一年,我拿到专任教职,并在一年后取得学位,在纽约的曼哈顿成为助理教授。


任教纽约公立大学:看见底层学生的挣扎与奋斗


在纽约的公立大学,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小人物和大时代奋斗的故事:有西藏来的学生。有福州来的学生,从小和父母分离,一个人寄宿在亲戚家长大。有多明尼加来的学生,早上六点下了警卫的夜班之后,直接来学校上课。


作为老师,需要具备高度同理心,理解当学生迟到、缺课或是没交作业的背后,可能有太多在中产家庭长大的我,所不曾经历过的挑战与人生经验。老师的角色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生涯的各种可能。


这些来自劳动阶层以及移民背景的学生,他们得到纽约市政府的补助,才得以有机会上大学。但是他们多半却看不到高等教育是他们翻转人生的机会,仅有少数的学生愿意将时间与精力投注于学校课业。


多数的学生看不见,也不太懂得探索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所在。多数时候,你只能眼睁睁的看得他们复制其父母在社会底层的人生,却不能告诉他们,离开学校的保护伞之后,在弱肉强食的美国,因为你有色的皮肤和有口音的英文,你要比别人更努力。


我为什么不回国内?


事实上,作为人文社会领域的学者,我总觉得如果能够回国任教,可以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相较于在纽约,我的美国经验,或许能为国内的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研究的议题,也更能够贴近其文化脉络。相较于这些,收入的多寡之于我,反而不是学界求职最优先的考量,因此在美国求学时期,回国任教一直是我的第一选项。遗憾的是,在申请教职的过程中,我却从未得到来自国内学校的任何回音。


前几天晚上跟妈妈讲电话时,发现妈妈感冒了,又顺便提到外婆今年高龄九十岁。这几年在国外念书,虽然学到很多东西,却也错过很多。错过太多亲情,也错过太多亲人需要我们的时候。也许父母对子女思念之情的浓烈,更胜于游子在异乡求学的寂寞心情。


成长也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有时候追逐成就所付出的代价,大到难以衡量。我后来发现,「美国梦」其实没有想像中的美,家乡的月亮也许比我以为的圆满。朋友常常问我为何选择留在美国教书──答案其实再简单不过:如果国内不再能够给我们工作机会,我们自然就回不来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