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观点而言,所谓人身保险就是你跟保险公司的一场赌博。其实并不是能拿回本金的保险最划算,因为.....

最近写了两篇关于储蓄险的文章。 或许有人并不理解为何我觉得储蓄险这样的商品是个「两边不着」的东西。 所以呢,这篇就来谈谈我到底怎么看待「保险」这档事吧。
先说,我并不反对保险的概念。 事实上,我们学专案的人,还非常重视保险的议题。 因为这是一种帮忙把风险转嫁出去的方法。 唯一在这里的问题仅在于,保险仅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手法。 意思就是说,保险金能帮忙减少伤害,但是伤害终究还是出现了。 尤其若是人身保险这东西,拿到时,要不是就是受伤生病、要不就是死亡了。 它没办法免除风险。
既然保险没办法免除风险,那为何人还需要保险呢? 这在于天有不测风云,事情总有可能出现不好的一面。 一旦这类事情发生时,最少你可以留下一点甚么东西给你的子女家人。 这样,就算是消极的风险因应手段,也多少还有其意义。
但问题来了,何时是我们最需要保险来帮忙转嫁风险的时期呢?
一般人会直觉的认为是六十岁以后。 因为想像起来当年纪大了,很容易就碰上死亡的招唤。 死亡风险最高的时期确实在六十岁之后,但保险真正要排除的其实是「经济风险」。 而经济风险最大的时期,其实是在三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 要是能力强一点的,则可能可以缩减到三十到四十五岁之间。
为何说风险最大呢? 原因在于这段期间,是我们经济力最脆弱的一个时期。
三十岁以前,可能没结婚。 一人饱全家饱,真出甚么意外死了,亲戚朋友虽然悲伤,但是最少不会让遗留的人陷入经济困境中。
而一般人则可能在三十岁前后结婚。 有了家庭、可能会买房子、买车子、可能会开始养育小孩。 经济负担最重的时间并不在六十岁以后,而是在「结婚到小孩能自立的这段期间之中」。 这中间要是家里的经济主力有个三长两短,遗留的家人除了亲人逝去的悲伤外,还恐怕会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 所以如果有意外发生时,能透过保险理赔一笔金额,最少还能让「遗族」顺利成长,那就有其价值啦!
所以呢,从我的观点而言,所谓人身保险就是你跟保险公司的一场赌博。 你每年下个几千块来赌,保险公司赌你不死,而你则是赌自己会死。 如果你赌中了,保险公司会支付「彩金」给你的遗族,但你赌输了、他每期就持续跟你收钱。
大家应该都买过大乐透之类的东西吧? 虽然中奖不至于不可能,但赌中的机率是很低的。 所以我们或许愿意花很低的金额买个希望,但往往仅在奖金很高时才会去买,或是每期少量的买一些玩玩。
我们不幸在中年死亡的机率当然远高于大乐透,但叫你花很高金额去赌自己会死? 恐怕也没人愿意吧? 所以保险公司就发明一种商品,并问大家说:你要不要还是花很高的金额来赌? 只是呢,要是你真的一直不死,我将来就把这笔钱算上利息再还给你。 没想到这时候大家趋之若鹜,都喜欢这样可以领回的商品。
可是,我觉得这完全是一般人搞错了「保险这件事情」的基础哲学了。
因为这类可以拿回来的保险模式都有几个特性。
- 保费超贵的 (相较于一般定期寿险,同样保额可能是十倍以上的保费)
- 保额超低 (以同样保费来看)
- 只有存活到最后、才会赚钱。
但你想想,一开始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保护遗孤,所以保险的「前提假设」是自己会死。 如果你假设自己可以终老一生,你干嘛要花钱买保险啊? 你买个保费很高但保额很低的保险,万一中年死亡时,遗族很可能还是无法经济无虑,那这有甚么用? 如果你自己真能终老一生,那这笔钱不是有更好的用途吗? 为何要押在保险公司,然后两头不著呢?
就拿前篇(连结),那位前同事推荐的商品来说。 一年16万的保费,只换得10万美金的保额。 这对一般人而言其实都不够的。
但到底怎么样算是够呢? 基本上可以这样试算。 假设是一个30岁的男性,家里只有一个人在工作。 已婚、有妻子与小孩一人。 财务方面假设有房贷500万、车贷30万、每月家庭生活费则平均为2.5万元。
这表示如果此人不巧明天就死去,那家里要不背债,那最少需要500万加上30万,等于530万元。 如果还想要让家里的妻小能安稳得过个两年,让妻子可以在哀伤后能找个工作养家,那最少还需要2.5万乘上24个月,等于60万。 其他加上丧葬等费用,零零总总可能需要个650万。
若是这人去保我前同事建议的商品的话,要买20个单位才会有20万美金的保额;这样一年等于要缴出32万的保费。
但试想想,如果一个人一年可以轻易缴出32万的保费,表示他收入最少在百万以上。 百万年收的人,多少也已经有些积蓄,很可能并不用靠保险公司。 当然,或许这人才刚起步,手中完全没积蓄(所以才有房贷车贷),但难道不能赌小一点吗? 比方说,买如定期寿险之类的商品。 像我去查,同样那间保险公司另外有个「不分红定期寿险」。 二十年的期间,每100万保额才3500元。
换言之,去保个600万,一年才缴2万1千多元,这才是比较接近大乐透赌的精神。 你花一笔「小钱」来赌那个「万一」。 如果「万一」不幸发生,那就拿到600万;如果「万一」没发生,你也只是每年花些小钱来安心。
有人说,可是定期寿险缴出去的钱拿不回来啊。
对,拿不回来。
可是一年只缴2.1万,相较于储蓄险的方案,你还可以留下30万在手里。 这30万你不能拿去做别的用途吗? 你用会比保险公司更差吗? 更惨的是,大部分会在经济支柱死后造成家中经济崩溃的家庭,年收入很可能是不到一百万的。 这表示30万买保险是很沉重的负担。 那在这情况下,这商品更是不适合吧。 就算勉强一年凑出30万,表示日子一定过得很清苦。 为了将来不到4%的回报,搞成这样有必要吗? 干嘛不拿这笔钱让小孩读个好点的学校? 偶尔吃吃大餐? 或是偶尔去哪度度假呢?
有人又会说,可是定期寿险不能保障终生。
对,这是没错的。 可是大家可以仔细想想,一个人真正需要经济风险转嫁的,其实就真的只是30到55岁这25年之间。超过这时期之后,小孩很可能大了、房贷也还完了、手边也应该多少有些储蓄或是资产。 这时候你根本也不需要甚么保险金了。 干嘛现在搞得辛苦得要死,只为了等100岁时领笔满期金回来?
而且这就又是这种商品有趣之处了。 因为满期金是要到100岁或是105岁才能领回,所以你若没有早死,你就得期待自己晚死了。 因为最大的领回收益(IRR 3%以上),都要等满期才能领回。 若是你没早死(没赚到保额),却又不够长命百岁时(没领足满期金),你不是大大的吃亏了吗(但这其实是机率最高的,因为常态分佈)? 你这一辈子省吃俭用的「储蓄」,最终很可能以很低的收益率收场。 很可能还真不如自己拿去投资来的好。
投资其实最重要的黄金时期就是20-40岁之间。 这段时间你若是好好理财,你自己就能当自己的保险公司了。 若同样能拿出32万元,一小部分买定期寿险,大部分拿去投资。 只要好好储蓄、好好投资,时间拉长再配合复利效果其实并不至于差到哪里去的。 更有机会比保险公司做得更好。若是运气好还长命百岁,那资产只会更多的。
所以,只要不早死,能有多少钱留给子孙,这将是我们可以「自己」掌握的。 我们唯一不能掌握的,只有我们的寿命,这才是我们「唯一」需要保险公司之处啊。
人生计画的再好,可是我们终究不保证自己能执行到最后,所以才把这风险透过「小额」赌注,跟保险公司对赌。 只要你没赢,你就能继续执行自己的计画。 换句话说,保险不过是我们人生对于亲人还有子孙的Alternative solution。 所以,赌注怎么样都该小。 不然你若把所有财产都投入到个Alternative solution上,那你的主要计画,你打算怎么办呢? 把自己人生的主计画都交给保险公司吗? 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所以结论是这样:
1. 如果一个人年收低于百万,他最需要的是万一身故之后有一笔钱让妻小无后顾之忧。 所以保额高,保费低的才有用;换言之,储蓄险是不适合的。
2. 如果一个人年收入高于百万,却有很多负债,那他的需求跟一一样。
3. 如果一个人年收入高于百万,没有负债,那老实说他不是很需要保险。 或许刚结婚及生孩子后的五到十年,当资产还不丰时可以保个短期的,但是当此人能累积一定资产后,根本也不需要保险了(除非是白送的保险,否则别忘了购置成本)。
4. 如果一个人年纪超过五十五岁,有充分的资产。 那老实说也没有买保额低储蓄险的必要。
5. 如果一个人年纪超过五十五岁,完全没钱,希望自己死后留些东西给家人。 表示此人赌自己会早死。 那要满期领回才划算的储蓄险又不合适。 加上保费高,他很可能也缴不出来。
6. 如果一个人赌自己可以长命百岁,可以领回满期金。 那… 你又干嘛要买「赌自己会早死」的保险类商品呢? 纯投资的商品通常获利率更高啊!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