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经验老道的面试官,也难免有所疏漏。因此无论资历多深,在面试前都该不断提醒自己,以免犯错而不自知。

面试时,可能因为某位找工作求职者看起来特别顺眼,就不自觉地帮他说话、遇到自己的学弟妹就直觉想网罗、看到长相抱歉的人,还没谈心理面就已经直接拒绝了……这些都是面试主管面试时最容易犯的一些错误,也是最难避免的错误。若是错失英才,惋惜也就罢了,但万一所用非人的话,处理起来可能非常棘手,甚至后患无穷。以下整理出面试主管最常犯的十大错误:
一、没做功课就上场
要在短短数十分钟或是几个小时内就要彻底了解一个人,可以说非常困难,要让面试达到效果,避免浪费时间,面试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
最常见也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面试主管在面试前,连找工作求职者的基本资料都未花时间看过,面试时才抓了简历自传临场发挥。面试一开始,先叫找工作求职者来个自我介绍,趁这时才偷空看一下简历,做个初步了解,再找个题目继续问下去。
结果,面试的上半场,面试主管只顾着看资料,找工作求职者的回答根本没注意听,而到了下半场,一不小心就会问到找工作求职者已经回答过的问题,这样除了对找工作求职者不尊重外,面试也难以深入了解,往往因此而漏失了重要资讯。
面试前,面试官除了要事先仔细看过简历自传外,还应该对找工作求职者的经历先做些了解,例如可查一下找工作求职者前公司的规模、营业项目以及目前的求才情形等,这些资讯都有利于面试主管在面试时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二、先来个下马威
有些面试主管在面试一开场时,就拚命追问找工作求职者简历中矛盾的地方,搞得找工作求职者紧张兮兮,答不出话来。一般找工作求职者来面试多半有些紧张,结果一开始面试官就劈头来个震撼教育,那么这场面试想要不失常恐怕都很困难。
面试的开场尽量不要单刀直入、直捣黄龙,最好能以轻松的方式,先从轻松的话题、或是找工作求职者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开始,先寒暄一番,让找工作求职者先放松心情,待紧张的情绪稍缓后再进入面试正题,才能够看出找工作求职者真正的实力。
三、引导回答,提问方式不恰当
大家都知道,面试主管应该问开放性的问题而不该问封闭性的问题,也就是不要问找工作求职者是非题或是选择题,而应该问申论题或是问答题。虽然这个原则大家都知道,但一到面试时,很多面试主管很容易不自觉提出封闭性的问题,甚至在问句中就已经预先公布答案,这样的问法,找工作求职者当然是乐意配合。
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形,多半是因为面试主管想要知道这些答案,却没有询问技巧,又缺乏训练,只好直接了当的问。也可能面试主管内心不喜欢面试,想尽快找到人,就会期待来面试的人最好能符合要求,于是提问的方式甚至会变成带有强迫对方接受的意味。
譬如,封闭性的提问方式是「你喜不喜欢服务客户?」却演变成「我看你个性这么活泼开朗,你一定是很喜欢服务客户吧?」
常见的封闭性问题举例如下:
「你过去做过客户服务的工作吗?」
「你会不会写JAVA的程式?」
「当客户有问题的时候,你是不是会立即处理?」
「我看你经历那么丰富,你应该很能够处理客户的问题吧!」
正确的问法是问开放性的问题,以下是改成开放性的问法:
「请你说明一下客户服务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请问你曾以JAVA语言开发过哪些程式?」
「当客户反应问题时,你都如何处理?」
「请说明曾经做过哪些与客户服务相关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心得?」
四、看对眼就好
对于没经验的面试主管,很容易只凭第一印象就下定论,找工作求职者的长相,其实对面试结果影响很大。尤其当面试官如果觉得找工作求职者看起来顺眼,在心理上恐怕就已经提前录取了,接下来的面试很容易会避重就轻,只问对找工作求职者有利的问题,刻意回避不利的问题,接下来的面试过程只是走个形式,变成盲目面试,完全失去面试有的查核水准。
当遇到外表长相是自己喜欢或讨厌类型的人,面试官要记得维持冷静,不要未审先判,一切应依照该有的程序去处理。
五、找另一个自己
「因为自己表现良好,受到重用,才有机会来面试他人,那么当然找跟自己类似的人最保险吧!」有些面试主管会把自己当成面试的标准,因此特别注意找工作求职者与自己的相关性:是否是校友、是否念同一科系、是否有相同兴趣、是否同乡、甚至是否同星座……只要找到跟自己相似之处,就会暗中加分,引导找工作求职者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或是暗示他答出可加分的答案,而没有真的好好面试。
这样的心态,很容易发生偏袒或以偏概全的现象,并不是每位与面试主管有类似经验的人都是同样优秀的人,就像从同所学校、相同科系毕业的人,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应尽量避免。
六、 照本宣科
为了怕面试时不知道要问什么,面试主管通常会在事前就做好功课,把想问的问题先记下来,面试时再逐一照本宣科。准备充分不是应该的吗?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不在事前准备好想问的问题,而是在把事前准备好的问题在面试时逐条询问。
面试是活的,问题却是死的,面试时要视找工作求职者的回答状况来选择问题询问,并适度调整问题内容,准备好的问题只能当作是参考,实际要问哪些问题,该如何问,则要临场发挥,适时调整。
七、自己拼命说,不听对方讲
不少面试主管(尤其是业务方面的主管),在面试时就像自我推销一般,自己滔滔不绝的讲,拼命地推销自己及公司,深怕找工作求职者不认同,或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于是这场面试就像是促销大会,只有单方面的说词,而求职者却难得讲到几句话,这样的情形下有可能了解求职者吗?既然无法了解找工作求职者,那么又怎么可能会用对人呢?
正确的面试方式应该要多让找工作求职者表达,尽量倾听找工作求职者的说词,面试主管只需要简单发问,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再补充追问就足够了。另外对于找工作求职者的回答面试主管也不必多作评论,要尽量让找工作求职者多说,才能收集到充足的资讯,只是若是求职者偏离话题或是废话太多时,则也应该适时制止并将话题转回。
八、 把知道当做到,没有验证能力
面试主管问找工作求职者一些作业面上的问题时,找工作求职者能够对答如流,明确说出事情该如何去做,这时面试主管很容易就信以为真、照单全收。其实知道跟做到是相当不同的两件事,有些人曾经看过别人是怎么做的,或是听过事情该怎么做,那么他就有可能说得出来是情该怎么做,但自己却未必能做得到。
面试主管经常只要听到找工作求职者说他会做,或知道该怎么做,就当成他能做到,结果就是用到一位说得一口好工作的员工。要想避免用到这种员工,面试时要特别注意如何去验证找工作求职者所说的话,就是不只要问该如何做,还要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做是为了得到怎样的结果,或是提出情境问题,提出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看找工作求职者是否知道该如何处理,看找工作求职者是否能解决,这样就不会误把知道当做到了。
九、 直接推论
每个人对于人的判断都会有一些经验或心得:譬如看到胖子就会认定自制力差、看到戴名牌手表就认为是个性奢糜、看到皮鞋光亮就认为是讲究外表......我们很容易看到某些征兆,就直接推论对方就是怎样的人,然而这样判断的失误率却很高,因为同样的行为表现,可能是由完全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
不要依照过去的经验就直接推论,这并非是说过去的经验没有用,而是指依照过去经验所得到的推论要先存怀疑,接下来的验证才是最重要的。要去了解是因为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因为同样一个现象可能代表两个完全相反的原因所造成的结果。
例如说话眼睛不停转动的人,一般都会被认为是思考快速的人。但若经过深入求证后,就可能发现找工作求职者只是遇到不了解的事会拼命思考,却想不出任何东西,结果是位思考能力差的人。可见,努力思考并不代表着思考敏捷,只是两者都会有相同的征兆表现罢了。
十、勉强录取程度不足者
有时实在找不到适合的人,而这个职缺实在空太久了,对于工作正常运作已经造成影响,其他同事代理的时间也太久了,大家都受不了,面试主管就很可能勉强录取一位不完全合乎标准的找工作求职者。
这种状况有点类似选举时,有人说只能勉强从一堆烂苹果中选一颗比较不烂的。只是选举必须如此,但公司找人则未必。即使勉强从不合格的求职者中选择一位没那么糟的,但找工作求职者的素质终究还是不合格,勉强垫档的结果,只是将问题往后展延,事情仍旧无法顺利进行,更糟糕的是,之后想换人就没那么容易了,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