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493417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能提升

一份工作到底应该做几年才不算短?

来源:合肥招聘网 时间:2018-10-24 作者:合肥招聘网 浏览量:

很多人问我,到职后发现苗头不对,想马上就离职又怕被贴上「稳定性不够」的标签,以后会很难找工作,到底该怎么办? 

360截图20181024181619530.jpg


我出社会到现在,年资不满一年的工作共有3次,年资超过一年但不满二年的还有1次,我觉得自己应该是比很多人有资格分享「稳定性不够」这件事...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先来讲一下「稳定性」这个问题好了。我自己写过一篇文章,谈到NBA的球员转队来转队去,没有人会觉得他们稳定性不高,或者说,NBA球员的稳定与否,对球员绩效和团队绩效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可能是因为那个等级的选手在技能水淮上已经到非常高的水淮、彼此适应协调比较快速;也可能是因为篮球场上的表现受到个人技能的影响程度较高、而受到组织因素的影响较低。总之,大部分NBA球星在转队以后,不致于会有太大的表现落差。


一般职场上的员工却不是这样。一个员工在A公司有好的表现,到B公司也想要有好的表现,往往还有很多组织的因素需要加以配合。你刚加入一家公司,连请款要填甚么表单、出差申请流程是怎么样的、主管喜欢听口头报告或是书面报告...你都搞不太懂,这时说要希望你能多快展现出和原来一样高的工作绩效,大概都有一点强人所难。


所以很多人会说,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任职的最初一段时间,产值恐怕是低于所领到的薪水的。这点并不难理解。很多公司会试着作很多努力,提供新人训练、指派资深同事给予协助或辅导 ( 有一些公司会有「学长姐制度」或是「小老师制度」 ) 、新人座谈会...目的都是为了缩短新人加入公司的磨合期,希望他们赶紧发挥战力。


然后别忘了,员工在即将离职前,常常会有「反正这工作完成的时候,我已经不在公司里了」的心情,工作绩效很有可能会因而降低。我也跟一些当人家主管的人分享过,一个员工一旦提出离职申请,你要把他还愿意在最后这段时间完成的任务当作是「多赚的」,这样比较实际、你也会比较开心。


一个员工开始起心动念想要离职,大概工作产能就已经开始下滑了,一直到他提出辞呈,你找到下一个人,这接手的人再把所有的流程、眉角都弄清楚、开始可以放心地把油门踩到底...大概会有一段不短的时间里,这个职位是没有办法正常发挥产能的。


我们并不是要讨论员工离职是谁的错 ( 排名第一的往往是主管 ) ,但是无论谁对谁错,我们可能都会同意,一个员工加入一家公司,如果很短时间就又离职,那他带给公司的产值大概是负的。


每一家公司都会想要解决员工报到后不久就离职的问题。那些比较好的公司,会尝试着推动新人协助方案、提高甄选的效度、改善组织文化、优化主管的管理能力、避免雇用稳定性不高的员工;那些比较糟的公司,则可能会跳过前面那些改善措施,直接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完全是那家伙稳定性不够」这个理由上。但不管公司好不好,结果就是每一家公司都可能会跳过那些稳定性不高的员工 ( 好的公司可能比较不会只看这个点,但那些公司也可能有比较多的求职者可以选择 ) ,这就让频繁地换工作的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居于劣势。


理解了这个现实以后,我们回过头来讨论一开始的问题:一份工作到底应该做几年,才不算短呢?


有前辈认为二年算是及格、也有专家认为一年以下太短。但我来看这个问题,会说没有标淮答案。因为这和职位、和产业、和工作年资都有关系。


有时候不同产业或是不同公司对这个问题就有不同的看法。我有一位高中同学,他大学念的是工业工程、毕业后就加入某制造业公司、到今年他在那家公司的年资已经接近25年。但他几年前曾经亲口告诉我说,他的年资还不到公司的平均数。我当时受到非常大的惊吓,因为他们全公司全体员工的平均年资超过20年!相反地,我自己加入过一家新创公司,记忆犹新的是,当我任职四年决定离开公司的时候,大多数的同事都用「荣退」来形容我的离职。


对某些相对来说较稳定的产业或公司而言,你如果是个平均两三年就换一次工作的求职者,大概可以预期简历表就是直接被删掉。但台湾也有很多高科技公司,因为产业环境变动太剧烈,能够在公司里待上两三年,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这二者之间有很大的落差。


另外也和职务有关。如果你从事的是经过训练就可以上手的职务、约聘的工作、重复性较高的工作,面试官对你的工作年资通常会有较宽松的标淮。但是如果你的职务是属于策略面、规划面、大型或长期的专案,没有个几年是不太容易看出工作的成果的,这时如果你还是每两三年就换一次工作,就很难说服人家你写在简历上的成绩真的是你的功劳。


比方说你是公司的总机,一年半后你想要离职,理由是因为「发现公司没有让你有内部轮调的机会,所以只好去外面寻找其他发展的可能」,我认为大多数的面试官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于,如果你是公司的总机,工作五年以后才因为没有发展的机会而决定离职,面试你的人反而会觉得「怎么会需要五年才知道这件事情?」但如果你被公司派去东南亚设厂,一年半以后就说自己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所以要离职,除非有很客观的证据,否则很多面试官应该都会认为这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类似的道裡也反映在年资这个因素上,如果你是刚毕业不久的社会新人,考虑到你可能还在寻找职场的方向、加上往往也负责比较例行性的工作,工作个半年一年就离职,还是有主管会再给你机会;当你出社会多年,大概就不适合再告诉人家你找工作时没有想清楚,别人也就比较难以认同你仍然每一两年就换一次工作的行径。


另外,我们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可以从事甚么样的产业或是甚么样的工作,往往还有相当大的弹性,同一个班上的毕业生,有人到金融业工作、有人在软体业、有人在消费性产品业,并不是太奇怪的事情。但工作了几年以后,你想要从金融业跳槽到高科技业,就开始有一些难度了。同样是业务、同样是经常在换工作,你总是在不同的高科技公司之间转职,和你本来在高科技业、然后跳槽去服饰业、然后再去传统制造业,给面试官的感觉还是会有一些不一样,很残忍地,后者比较容易给人家「搞不清楚自己想做甚么」的感觉。


这些那些因素,最后就影响到了你会不会得到面试的机会然后被录取。但在之前,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市场供需。


我有时候会举一个简单但极端的例子,如果我的公司打算去外蒙古设立营业据点,需要找一个会讲蒙古话的员工,可以想像得到,在国内会讲蒙古话的人就已经是凤毛麟角,我这时还会在乎员工过去是否有稳定工作的纪录吗?也许,但标淮肯定会大幅降低。


如果你具备别人不具备的专长、待过非常显赫的公司、完成过非常艰钜的专案任务...这时你过去的工作年资是否符合面试官的期望,说真的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对于那些供过于求、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位,这时候,过去曾经频繁地换工作就可能让你失去录取的机会。


我的结论是,大多数人力资源工作者对这个问题总还是有一个共通的标淮,一般来说会认为,二年以上算是不扣分 ( 也还谈不上稳定喔 ) 、一年以下就可能不及格。如果是你的第一份工作,那比一年还短可能会被原谅;如果你已经当到主管职,特别是某一些任务周期较长的主管,那往往就需要更长的工作年资,你才能够理直气壮地告诉面试官「某某任务可以说是我的功劳!」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招聘网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1004308号-3 公安备案号:34012202341107 号

地址:合肥肥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1办公室 EMAIL:HR@cnzrc.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10355 人力资源证: 3401220020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